建設高素質專業化優秀年輕干部隊伍確保黨和人民事業后繼有人——一些地方健全培養選拔優秀年輕干部常態化工作機制
發現培養選拔優秀年輕干部,是加強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建設的一項基礎性工程,是關系黨的事業后繼有人和國家長治久安的重大戰略任務。今年以來,一些地方以更長遠的眼光、更有效的舉措,科學謀劃、統籌推進,進一步健全培養選拔優秀年輕干部常態化工作機制,及早發現、及時培養選拔德才兼備、忠誠干凈擔當的高素質專業化優秀年輕干部,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
堅持長遠規劃 注重日常發現
著力擴大年輕干部隊伍“蓄水池”
年輕干部工作,不能只盯著近期可進班子的人選,還要加強長遠規劃和培養。一些地方著眼未來更長時間事業發展和班子建設需要,在各條戰線、各個領域、各個行業大力發現培養選拔優秀年輕干部,廣開進賢之路、廣納天下英才。
一些地方堅持把培養選拔優秀年輕干部作為一項戰略性任務,制定戰略規劃,系統謀劃部署。黑龍江出臺《干部儲備培養和使用工作規劃(2022—2026年)》,以干部隊伍梯次建設和培養選拔優秀年輕干部為重點,采取工程化、項目化的措施,建立健全優秀年輕干部發現儲備、培養鍛煉、統籌配備、管理監督和責任落實的常態化工作機制。湖北強化頂層設計,實施“優秀年輕干部常態戰略培養計劃”,制定《優秀年輕干部培養選拔五年行動方案》。吉林實施年輕干部“314151”工程,推動年輕干部工作實現任務上由“滿足當前基本選人用人需要”向“重視戰略發現培養選拔”轉變,重點上由偏重于“用”向統籌“選育管用備”轉變,方法上由“粗放運行”向“精準科學組織實施”轉變。杭州市著眼未來5到10年乃至更長時間發展需要,延伸年輕干部培養鏈,面向35周歲以下年輕公務員實施“助跑行動”,著力培養儲備一批優秀年輕干部。浙江嘉興市實施“5年5000新秀”計劃,明確5年內常態化配備5000名左右年輕干部,做好源頭儲備工作。青島市組織實施年輕干部戰略儲備“1515”工程,計劃用兩年時間儲備一批40歲左右正局級干部、40歲以下副局級干部、35歲左右正處級干部、35歲以下副處級干部,鍛造源頭活水更加充盈的“實干家”隊伍。江蘇淮安市清江浦區計劃5年內分層次培養儲備“85后”正科職年輕干部、“90后”副科職年輕干部、“95后”中層正職干部,力爭使用上有梯隊,選擇上有空間。
一些地方注重把功夫下在平時,把發現識別優秀年輕干部融入日常、抓在經常,建立健全常態化工作機制,及時把各領域各方面的優秀年輕干部發現出來。浙江健全優秀年輕干部日常發現補充動態儲備機制,提出組織“薦”、常態“訪”、平時“考”、實績“比”、考驗“看”、定期“研”等6條途徑,持續發現補充“新鮮血液”。云南緊盯優秀年輕干部年度儲備目標,以一線蹲點調研、重大專項調研、年度綜合調研等為抓手開展動態循環儲備,建立優秀年輕干部庫,每季度動態更新。安徽銅陵市每半年匯總全市年輕干部的職務變動、培訓鍛煉、考核獎懲情況,每年開展一次優秀年輕干部專題調研,建立年輕干部基礎信息數據庫。大連市改變以往“五年選一次、一次用五年”的慣例做法,實行每年滾動發現和動態調整,建立“動態型”專業化年輕干部“儲備庫”。一些地方拓寬渠道視野,打破身份限制,大力發現黨政機關和國企、教育、科研等各領域年輕干部。貴州在機關、國企、高校、科研院所分層分批建立優秀年輕干部資源庫,直接掌握各條戰線優秀年輕干部。安徽宿州市埇橋區暢通“三支隊伍”交流渠道,構建企事業單位優秀年輕人才進入黨政機關交流機制,優化科級優秀年輕干部年齡、專業、來源和經歷結構。廈門市海滄區面向全區機關、企事業單位年輕干部開放報名,擇優遴選部分年輕干部納入“海青優才庫”。
一些地方堅持嚴格標準條件,深入考察優秀年輕干部補充人選的政治覺悟、思想意識、品行操守、素質能力,確保把好苗子選出來、把壞坯子擋住。河南將政治標準作為優秀年輕干部補充人選的首要條件,突出工作實績,嚴格落實廉潔自律情況“雙簽字”要求,篩查出不適宜人選。遼寧重點考察優秀年輕干部人選在急難險重任務中擔當作為情況,在優秀年輕干部調研中先后聽取21位省領導意見,請644名省直單位班子成員署名提出推薦意見和理由,著力把綜合素質好、發展潛力大的優秀年輕干部發現出來。四川眉山市劃出思想政治素質過硬、勇于擔當作為、干部群眾口碑好、清正廉潔等四條標準,聯合推薦單位黨委(黨組)、紀檢監察部門、組織部門對人選逐一會審,對不符合標準特別是政治不過硬的干部“一個都不要”。內蒙古巴彥淖爾市突出政治把關,在科級干部選拔任用的個人自薦、組織推薦、筆試競爭、面試比選、深入考察、確定人選等6個環節,對年輕干部開展全面政治“體檢”,政治上“有問題”、“不合格”的“一票否決”。甘肅定西市安定區樹立以實績論英雄的導向,建立責任清單、問題清單、成績清單“三張清單”,從分管工作、存在的問題、工作進展情況及取得成效等方面進行綜合分析研判,力爭好中選優、人崗相適。
加強跟蹤培養 優化成長路徑
推動優秀年輕干部“選得好”又“墩得實”
選苗是前提,育苗是關鍵,既要把年輕干部“好苗子”選出來,又要搞好“田間管理”,不能任其自然生長。一些地方下大力氣抓好年輕干部培養工作,將政治上培養與實踐中鍛煉相結合,引導年輕干部努力成長為閱歷豐富、能力扎實、黨和人民忠誠可靠的干部。
一些地方把思想淬煉、政治歷練、黨內政治生活鍛煉貫穿年輕干部培養工作全過程,切實加強年輕干部理論培訓和黨性教育,確保年輕干部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可靠接班人。青海依托原子城理想信念教育學院、基層干部學院等,加強年輕干部政治訓練,引導年輕干部始終做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堅定追隨者、忠實踐行者。江蘇成立年輕干部政治教育研究中心,把政治理論武裝、政治信仰錘煉、政治能力訓練、政治文化涵養、政治規矩訓導作為基本內容,著力提升年輕干部理論水平和政治素養。銀川市建立“345”初心使命常態化教育機制,組織講授“四堂黨課”5100余次,教育引導年輕干部在常學常新中加強理論修養,在真學真信中堅定理想信念。福建龍巖市組織年輕干部赴古田會議會址、才溪鄉調查紀念館等紅色基地現場接受黨性教育,邀請老黨員為年輕干部上黨課、作報告,讓“聽黨話、跟黨走”的紅色基因代代傳。西藏山南市組織學員赴日喀則江孜抗英紀念館、崗巴縣黨性教育基地以及山南市廉政教育基地、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克松村等地接受現場教育,幫助中青年干部強黨性、重品行、作表率。山東濟寧市兗州區組織年輕干部到魯西南戰役紀念館、泗水初心學堂等黨性教育基地,以及孟廟、孔子宰中都等政德教育基地現場體悟學習。浙江長興縣依托當地“江南小延安”紅色資源,搭建“鐵軍學堂”干部成長平臺,運用周末辦班、自主交流、集中座談等方式,對全縣優秀年輕干部進行常態化、周期性、迭代式培養。
一些地方有計劃地選派政治素質好、有能力、有責任感的年輕干部到基層一線、艱苦地區和重大任務中經受歷練,增強解決實際問題、推動改革發展穩定的能力和本領。四川注重加強工作實績突出、條件比較成熟的優秀年輕干部實踐歷練,擇優選拔6名年輕干部擔任市(州)黨委專職副書記或政府常務副職,142名年輕干部擔任縣(市、區)政府常務副職或交叉任職崗位。寧夏選派1095名年輕干部赴中央和國家機關、發達省市、區內貧困縣、鄉村振興重點鄉鎮掛職鍛煉,讓年輕干部在扛硬活中歷練成長。江西從省管高校和省屬企業、科研院所等選派115名專業型年輕干部赴縣區掛職一年,其中36名表現優秀的干部直接安排到縣(市、區)黨政班子任職。合肥市聚焦全市中心工作、重點任務,實施年輕干部“六個一線”歷練計劃,先后選派1100多名年輕干部到急難險重任務一線接受實踐鍛煉。山東東營市東營區在全區范圍內組織推薦、綜合擇優確定7名副科級干部、40名科級以下干部,分組選派到城市更新、雙招雙引、信訪維穩等一線崗位,開展6個月以上的實踐鍛煉。遼寧丹東市選派23名鄉科級優秀年輕干部擔任境外歸國人員集中隔離點負責人,在處理復雜局面、解決實際問題中提升能力素質。山東成武縣深化伯樂故里賽馬用人機制,集中選派優秀年輕干部到鎮街掛職任職,扎根基層建功立業。湖南岳陽市從市縣兩級機關和企事業單位選派1000名年輕干部,到鄉鎮(街道)、村(社區)、園區、企業等基層一線開展為期1至2年的實踐鍛煉,讓年輕干部在助力鄉村振興、疫情防控、基層治理、企業紓困等中心工作中磨礪成長。廣西上林縣提拔交流10名縣直單位年輕干部到鄉鎮領導班子等重要崗位,選派37名年輕干部到鄉村振興一線擔任駐村工作隊員,搭建年輕干部實踐鍛煉平臺。山東濱州市安排中青班47名學員前往合肥中安創谷、清華大學公共研究院、中科大先研院等27個地區部門,進行為期2個月的掛崗鍛煉、體悟實訓。安徽南陵縣依托黨校青干班舉辦年輕干部成長訓練營,綜合運用情景模擬、案例帶入、競賽研討等方式提升實戰能力,并將12名優秀學員選派到雙招雙引、征遷拆違等一線經風雨、長才干。
堅持從嚴要求 強化管理監督
確保干部隊伍源頭活水始終是一泓清泉
好干部是選出來的,更是管出來的。一些地方積極探索加強年輕干部管理監督的有效措施,把全面從嚴治黨、從嚴管理干部的要求貫穿發現培養選拔全過程。
一些地方強化年輕干部管理監督措施,把年輕干部置于黨組織常態化管理監督之中,引導年輕干部時刻心存敬畏、自重自省,扣好廉潔從政“第一粒扣子”。河北印發《關于從嚴從實加強年輕干部管理監督的意見》,北京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干部管理監督激勵擔當作為若干舉措》,重慶出臺《干部談心談話工作實施辦法》,對加強年輕干部全方位全過程管理監督提出明確要求。江蘇淮安市針對重要崗位和重點關注的年輕干部,專門梳理13個類別96條負面清單,建立分類預警數據庫,對存在問題的年輕干部進行提醒函詢等。四川樂山市建立七大類148項負面清單和“5+12+N”的三級考核指標體系,紀檢、組織、公安、網監等部門聯合開展動態監測,引導年輕干部嚴守規矩。福建柘榮縣建立“三色”預警嚴管“躺平型”年輕干部,“黃色”預警苗頭問題,“橙色”預警輕微問題,“紅色”預警底線問題。四川遂寧市建立“三嚴三正”工作體系,針對年輕干部精神“早衰”、享樂“躺平”、“涉網”違紀等苗頭傾向,嚴考評正作風、嚴交往正政風、嚴私德正家風,引導年輕干部健康成長。黑龍江慶安縣每季度由縣委組織部面向年輕干部開展一次集體談話,對有苗頭性傾向性問題的年輕干部進行個別提醒。甘肅張掖市抓住年輕干部入職、轉崗、提拔等關鍵節點,以廉政談話、廉政考試、警示教育大會等形式,上好“廉政課”、“警示課”、“紀法課”、“家教課”。浙江龍游縣利用法院、看守所、監獄等警示教育基地,通過案例教學、現身說法、旁聽庭審等多樣化形式開展年輕干部警示教育,引導年輕干部守住做人做事底線,筑牢拒腐防變防線。
一些地方堅持在實踐中考驗優秀年輕干部,對不合格的及時調整,做到能上能下,優進絀退。浙江建立優秀年輕干部“十張負面清單”,及時將表現不佳、作風不實、急功近利的人選調整出去。青海綜合考量年齡、職務職級、日常表現等因素,將存在違紀違規、政治上有問題、廉潔上有硬傷、表現一般等情況的年輕干部調整出庫。沈陽市以“12380”舉報受理平臺為抓手,對涉及年輕干部的舉報第一時間登記受理、第一時間研判轉辦、第一時間調查反饋,對查核確實存在問題的及時作出調整。山東臨沂市制定《推進年輕干部能上能下暫行辦法》,從政治素質、工作能力、工作作風、工作實績、廉潔自律5個方面,列出不勝任現職的23種具體情形以及直接予以調整的10種情形,使“下”的情形清晰完整、便于操作。內蒙古阿拉善盟通過考核考察、巡視巡察、信訪舉報、談心談話等方式加強年輕干部政治體檢,對年輕干部朋友圈、社交圈和干部人事檔案進行審核,將存在政治信念弱化、政治擔當不足等問題的人選調整出庫。
破除論資排輩 及時大膽使用
推動優秀年輕干部用當其時、用其所長
使用是最好的培養,早壓擔子早成才。一些地方堅持用全面的、辯證的、發展的觀點看待年輕干部,對政治素質好、工作表現突出、經過扎實歷練的,打破隱形臺階大膽使用。
一些地方著力破除論資排輩、平衡照顧、求全責備等觀念,結合地方領導班子換屆,及時選拔使用政治過硬、歷練扎實、實績突出、廉潔自律的優秀年輕干部。江西以市縣換屆為契機大力培養選配優秀年輕干部,11個設區市黨政領導班子共配備45歲左右年輕干部48名,100個縣(市、區)黨政領導班子共配備40歲左右年輕干部516名。貴州大膽使用在重大斗爭中政治過硬、實績突出、群眾認可度高的優秀年輕干部,先后有3名貧困縣縣委書記直接提任市長、8名貧困縣縣長提任市級黨政班子成員。四川結合市(州)班子建設需要,從省直機關、科研院所、國有企業等選派39名熟悉城建規劃、財政金融、企業管理、生態環保等方面工作的優秀年輕干部充實到市(州)黨政班子。甘肅有針對性地從省直機關、高校、國有企業選拔19名基本素質好、有專業素養的年輕干部進入市(州)黨政班子。武漢市將政治過硬、實績突出、群眾公認、條件成熟的優秀年輕干部及時選拔到領導崗位,2022年以來共選拔45歲左右正局級干部5名,40歲左右副局級干部20名,38歲左右的正處級干部35名,35歲左右的副處級干部85名。新疆阿勒泰地區將29名有鄉鎮黨政正職經歷、知識層次較高和具有相應專業能力的優秀年輕干部選拔進入縣市領導班子。北京市朝陽區抓住換屆契機大力選拔使用優秀年輕干部,共配備“85后”處級年輕干部41人,其中“90后”6人。
一些地方強化預警監測,經常性分析年輕干部配備情況,搞好需求測算,建立預審機制,把落實領導班子建設規劃綱要與干部日常調整結合起來,動態實現配備目標。山東制定年輕干部工作督導評估辦法,將省直部門單位、省管企業和省屬高校、科研院所等176家單位全部納入省級督導評估范圍,督促各單位大力發現培養選拔優秀年輕干部。湖南實行優秀年輕干部選配預審制度,年中通報、年底盤點,并把培養選拔優秀年輕干部工作納入績效考評體系,推動各級黨組織每年按照一定比例常態化配備優秀年輕干部。青海要求各級組織人事部門在每批次選配干部提交會議討論前填寫《選拔使用年輕干部預審報備表》,及時向上級組織部門報告選拔任用年輕干部人數、是否達到選拔任用總人數比例要求等情況,對連續三個季度未達到比例要求的地區單位,省委組織部及時預警提醒。上海運用大數據技術建立領導班子配備指標動態監測系統,實現全市466個市管領導班子配備情況“一鍵查詢、一屏展示、全覆蓋監測”。寧波市明確市直單位每批次提任中年輕干部比例不低于一定比例,區(縣、市)每批次干部調整中必須要有年輕鄉鎮(街道)黨政正職,對各地各單位配備情況實行“亮燈管理”和定期通報,對未達標的地方單位進行約談。濟南市要求區縣黨委管理干部和市直單位中層干部集中調整時,年輕干部占比一般不低于一定比例,出臺年輕干部配備“紅藍綠”監測預警實施辦法,將監測預警指標分為2大類、13項,對未達標但在平均數以上的進行“藍色預警”,對未達標且低于平均數的進行“紅色預警”,推動年輕干部動態配備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