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臨渭區:推行“1234”工作法提升城市基層治理水平

陜西先鋒網

渭南市臨渭區強化黨建引領,通過突出一個核心、落實兩項保障、凝聚三方力量、建立四項機制,不斷提升城市基層治理水平。

突出一個核心,建強治理堡壘。強化黨組織核心引領作用,通過單獨組建、聯合組建、選派黨建指導員的方式,共建立小區黨支部 615 個,覆蓋全區 804 個小區,實現黨的組織體系全覆蓋。從區管黨費按照每個“三無小區”支部5000 元的標準,對小區黨組織進行補助,確保“三無小區”治理有基本經費保障。對全區63個社區外觀布置進行全面自查,為沿街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統一規范門頭標識,實施“點亮”工程,進一步規范提升全區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建設水平,建強基層治理的陣地堡壘。

落實兩項保障,增強治理動力。充實力量保障。建立“三崗十八級”崗位等級序列,制定社區工作者考核辦法和薪酬管理實施辦法,注重從優秀年輕社區工作者中發現培養社區“兩委”后備力量,加大從優秀社區專職工作者中發展黨員力度,積極推薦符合條件的優秀社區工作者擔任“兩代表一委員”,不斷激發社區干部干事熱情。強化能力保障。分批組織社區黨組織書記、黨務干部到人民街道東風社區跟班“東風治理模式”,舉辦城市社區黨組織書記“減壓舒心”心理沙龍暨黨建業務知識培訓會,不斷提升社區干部的綜合素質和業務能力。

凝聚三方力量,形成治理合力。凝聚網格力量。以街道-社區-小區-樓棟四級網格管理體系為依托,規范樓棟(巷道)網格1269個,單元網格2252個,動員駐區單位黨員、退休干部、熱心群眾認領單元長樓棟長,3926人認領兼職網格員,織密城市治理一張網。凝聚共建力量。依托黨建聯席會、小區“四微”模式等載體,分層級搭建了862個議事決事平臺,聚合了229家駐區單位共建力量。凝聚“兩新”力量。組建“渭小哥志愿服務隊”,聘請20余名外賣送餐員擔任街道“紅色網格長”,推動實現“雙向服務”目標。聘用90名物業企業負責人擔任兼職委員,構建多方參與治理格局。

深化四項機制,提升治理溫度。深化“雙報到”機制。組建63支社區黨員志愿者服務隊,發動1.4 萬余名在職黨員到居住地社區小區黨組織報到,參與文明城市創建、疫情防控等“紅袖章”志愿服務。深化“吹哨報到”機制。推動駐區部門民生服務、社會治理、綜合執法等力量下沉,利用轄區各種資源為小區居民排憂解難,累計解決天然氣不通、沒有路燈、路面破損等群眾“急難愁盼”問題730余件,調處鄰里矛盾284起。深化“戰時”應急響應機制。以網格(小區)為單位,組建由居民黨員、樓棟長(單元長)、熱心居民等構成的203支網格應急突擊隊,做到平時儲備、“戰時”出動,實現“兩個作用”發揮“平戰轉換”無縫對接。深化“三事”服務群眾機制。通過城市治理智慧云平臺、走訪征集、墻上議事廳等方式,廣泛收集群眾的“三事”服務項目,推動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在基層一線解決。開展廣場舞教學、“暑期鄰家課堂”等公益服務,通過“鄰家巧匠”“小板凳”議事會、“樂享銀齡”等小切口推動“26℃臨家”黨建品牌落地開花,形成城市黨建服務聚合效應。

時間:2022-09-29 14:43:03 來源:渭南市委組織部 閱讀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