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城縣寺前鎮產業聯合黨委推行“遠程教育+”新模式,始終堅持“以學促用、以用為本”,打造學用新格局,實現了多渠道引進、多層面充實、多角度傳遞,建立起傳播黨的政策、傳授新型技能、拓寬發展視野、深受干部群眾歡迎的鄉村振興“大課堂”,著力打造“綠色遠程教育”示范站點,為鄉村振興賦能提效。
推行“遠程教育+”,培育組織提升“領頭雁”。園區打破傳統黨組織設置模式,按照“地域相連、產業關聯、強弱搭配、做強做大”的原則,由周邊6個黨組織共同組成寺前鎮產業聯合黨委,以吳坡現代農業園區為引領,積極打造區域統籌、抱團發展,共享共贏的現代農業黨建聯合體,通過設立遠程教育綠色站點,建立信息員隊伍,抓好管學用,把遠程教育作為培養鍛煉干部、推進組織振興的重要陣地,強化黨組織在產業發展中的引領作用,推動黨建資源轉化為產業發展資源,建成連片發展互融的大規模、高標準吳坡樣板園區,使遠程教育工作和基層干部隊伍建設相輔相成,互動互促,為興村富民培育“領頭雁”,凝聚黨建促進鄉村振興強大合力。
推行“遠程教育+”,激活產業振興“主引擎”。通過引導群眾學科技、用科技,掌握1-2門實用技術,不斷推進遠程教育工作上質量、上水平、發揮好遠程教育在促進園區經濟發展科技支撐和智力支持的獨特作用。隨著“遠程教育+”模式的深入推行,有效輻射帶動產業園區的迅速發展,帶動溫室大棚、櫻桃、葡萄等農副產品的提質增效,助力產業增值180萬元,帶動群眾就業280個;園區在全縣率先引進矮密早“一根棍”優質櫻桃品種,建成萬噸生態米醋生產線,助推村級集體經濟突破40萬元大關,人均收入達到15000元。各黨員觀看后,積極將所學的心得體會、微感悟上傳。切實把平臺管理使用同黨組織“三會一課”和黨員教育管理等有機結合,不斷豐富抓基層黨建工作的載體和抓手,用線下黨建支持線上標準、用線上管理促進線下活動,走出了一條基層黨建“新理念、新格局、新平臺”的信息化新路子。
推行“遠程教育+”,激發人才振興“源動力”。依托陜西省農民田間學校、旱塬生態農業科技試驗站、吳坡就業創業扶持示范基地和人才集聚中心,帶動就業124人,引進技術人才16名,輻射帶動周邊2萬余畝土地走上了有機高效農業之路。“綠色站點”專家服務團按照“學習形式隨著村情走,學習內容緊跟產業走,學習培訓緊貼群眾走,學習效果趕上發展走”的培訓理念,充分考慮農民群眾的知識結構和接受能力,通過專家集中輔導、現場技術指導、遠程教育網絡直播、職業農民現身說法和編發科普資料等形象直觀的教學方法,使廣大農村黨員干部和群眾看得懂、學得進、用得上、干得好。黨員群眾面對面向專家咨詢,專家現場答疑解惑。另外,制作了便民服務卡和《服務指南》,公布專家的姓名、專長和電話,印發到站點和群眾手中,群眾一旦有了技術上的疑問,能夠及時與專家取得聯系,實現專家與群眾的互動交流,促進集體經濟提質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