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旬邑縣堅持把黨建引領作為推動鄉村振興的“紅色引擎”,圍繞“全市創優秀、全省創一流、全國有亮點”要求,深化黨建品牌引領力,努力把基層黨建融入鄉村振興各環節、全鏈條,全力奏響黨建引領鄉村振興新樂章。
堅持黨建引領,配強“頭雁”隊伍。實施“頭雁競飛”工程,舉辦“迎鄉賢、興產業、建家園、促振興”活動,聘請91名在外鄉黨擔任村“名譽書記、名譽主任”,吸引42人回鄉投資興業,旬邑縣實現了“頭雁”隊伍的持續優化。土橋鎮東曹村新一屆領導班子上任后,自籌資金搞建設,投資600余萬元,建設黨群服務中心、便民服務站、群眾文化活動廣場,改造提升仿古民俗31座,打造十里花海景觀長廊,擦亮“十里畫廊·詩意東曹”的名片;太村鎮招引能人擔任支部書記,帶頭成立了“張家村建筑施工隊”,解決村民務工問題;同時建成150畝玉米種植基地、300畝連翹生產基地,投資150萬元建成現代化糧油加工廠。在“頭雁”們卯足勁的帶隊飛翔下,一個個滿意的變化讓百姓們感嘆:“‘好日子’已經來到了我們的身邊。”
堅持黨建引領,激發內在動力。在選優配強村級“頭雁”的同時,旬邑縣更加注重在實踐中鍛煉村黨支部書記推動鄉村振興的能力。在旬邑縣舉辦的“頭雁”擂臺賽上,各村“一把手”紛紛給出了自己的答案,用一個個“金點子”“巧路子”勾勒出了鄉村振興的美好藍圖,在比業績、比成果、比狀態、比干勁中,營造了齊心追趕超越、奮力推動發展的濃厚氛圍,激活了鄉村振興“新動能”。
在產業發展、重點項目、鄉村治理等一線中培養力量、發現干部,儲備支部書記后備力量241人;依托縣委黨校等開展黨建引領鄉村振興專題培訓,進一步提升干部帶富能力;全縣179名村黨支部書記,“四類人員”176名,占比98.3%,其中本村致富能手143人,占比79.9%。一項項務實舉措在幫助個人提升能力的同時,也讓村支部的堡壘更加堅強。
堅持黨建引領,帶動產業興旺。鄉村振興,離不開產業發展。以黨建促振興、帶振興,必須緊緊扭住黨建引領產業發展這個“牛鼻子”,把黨的組織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為此,旬邑縣實施“產業興旺”工程,打出了培育壯大鄉村產業的“組合拳”,在“資金支持+人才引領+村企聯建+多產融合”全維度支持下,2400余萬元扶持壯大村集體經濟項目資金持續注入各村,用于撬動資源、發展產業;4個市縣級“特色產業專家工作站”等產業發展助力團以黨支部牽頭方式,深入田間地頭“開處方”“解難題”,助推產業發展、群眾增收。
近年來,旬邑縣通過抓龍頭企業帶動、抓資源共享,采取“支部+企業(高校、合作社)+農戶”的模式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建成“噸糧田”萬畝示范田4個,新載果園2800余畝,發展高山冷涼蔬菜2萬畝,中藥材2.03萬畝,特色產業實現多元化發展。從第一批29座大棚到現在的200余座設施大棚,10余年的產業發展路,城關街道紙坊村探索出了“支部引領、黨員帶動、結對幫帶”產業發展模式。張洪鎮發揮資源優勢,整合11個村集體經濟項目資金540萬元,打造村級集體經濟產業園區,建成咸陽市首個“5G智慧果園”,一項項喜人的成果,展現了全縣黨員干部群眾的凝聚力、戰斗力。
?堅持黨建引領,夯實治理基石。鄉村振興必須不斷強化和鞏固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作用,圍繞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不斷提升基層黨組織服務群眾能力水平。為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民生需要,旬邑縣全面實施“高效治理”工程,加快補齊民生短板。
?土橋鎮鎮頭村全面覆蓋的智能監控攝像頭,讓村民的安全系數大大提升。今年又建設了全縣第一家數字鄉村、智慧黨建平臺,實現了基層治理數字化、智能化;在扁平化管理下,村容村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鎮頭村也實現了數字賦能基層治理。“損毀果樹糾紛,已經私下協商了好幾次,但一直沒有解決,今天在‘邦靖矛盾調解室’,經過老書記悉心調解,終于圓滿解決了。”西頭村以“離任支部書記+五老”平臺活用“楓橋經驗”……近年來,全縣累計為3萬余名群眾提供合療代繳、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生存認證等代辦業務,完成“我為群眾辦實事”項目197個,出臺便民措施300余條,為群眾解難題1000余件;醫保服務“三級網絡”“五辦模式”全省推廣學習,并入選全國優秀案例等等。優異成績背后,既是基層黨組織服務群眾水平不斷提升的真實寫照,更是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有力證明。
?旬邑縣傳承紅色基因,堅持黨建引領,拓寬振興“跑道”,以深化黨建品牌引領力為抓手,持續鞏固“頭雁競飛、產業興旺、治理高效”三大工程、“書記領題”項目成果,補短板、鍛長板、促創新、求實效、出經驗、爭一流,不斷激勵廣大黨員干部干事創業、擔當作為,引導廣大群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勤勞致富,共建美好幸福家園,助推鄉村全面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