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來自基層一線的報道
10月19日,暖陽高照。10時許,65歲的張全興踱著步子來到了西安環城公園,和老伙計們散步、聊天、敘舊。和風煦煦,環城公園里,放風箏的、鍛煉的、跳舞的,構成了一幅和諧的秋日風景圖。
藍天白云常相伴,綠水青山入畫來。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內在要求。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
巍巍秦嶺生機盎然,湯湯渭河水清岸綠,朗朗高天風輕云淡……近年來,陜西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描繪三秦大地美麗新畫卷。
打造藍天好生態
在西安市未央區西工新苑小區32樓的樓頂,矗立著一臺白色的方形儀器。儀器“腦袋”水平轉動,似乎巡視著周圍的一切。
“這是一臺氣溶膠激光雷達。它可以通過激光探測,對轄區大氣環境污染源進行捕捉,配合其他大氣污染監測設備,起到對污染物精準防控的作用。”未央區生態委辦公室專職副主任郭海燕介紹,“方圓8公里內的大氣污染排放都能‘盡收眼底’。”
這樣的設備,西安共有5臺。正是依靠人防、技防的有效結合,西安逐步構建起大氣污染監控的“天羅地網”。2021年,西安市優良天數首次突破265天,優良率達72.6%。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深入推進環境污染防治,持續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氣,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體,加強土壤污染源頭防控,提升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推進城鄉人居環境整治。
如今,西安市民在永寧門經常可以看到藍天白云,遠眺巍巍秦嶺,漫步環城公園,聽鳥語蟲鳴,看護城河碧波蕩漾。從秦嶺北麓到渭河兩岸,青山綠水間,“西安藍”與“生態綠”交相輝映。環境越來越好,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越來越強,大家紛紛加入保護生態環境的行列。綠色出行、植樹增綠、扮靚家園……綠色低碳正日益成為西安人生活的新主題。
“我們將深入學習黨的二十大報告,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努力繪就美麗中國的西安畫卷。”西安市生態環境局黨委書記、局長沈炳崗說。
樂享碧水好生活
10月17日,記者走進咸陽市渭柳濕地公園。前來游玩的人們或漫步于生態綠廊中拍照、盡賞秋日美景,或行走在親水步道上健身休憩、戲水體驗。移目環顧,綠草茵茵、碧水盈盈,一幅城水相融的美麗畫卷讓人沉醉其中。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動綠色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家住公園附近的咸陽市民羅益民對此深有感觸:“昔日的渭河荒灘如今成了風景秀美的公園,各種配套設施也不斷完善,每次來這里散步都很有幸福感和滿足感。”
作為咸陽湖二期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渭柳濕地公園的建成是咸陽市加大水生態治理保護的生動縮影。近年來,咸陽市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切實守護一泓碧水,擦亮生態底色——實施渭河咸陽段生態治理,加寬改造堤防62.27公里,整治灘面14.27公里,劃定渭河生態區保護面積80.12平方公里;推進人工濕地建設和自然濕地恢復,形成濕地17處,面積6700余公頃;對284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劃定水源保護區,全市地表水水質優良斷面比例達85.7%,較2015年提升43.6%……一系列治水“組合拳”實現了流域水質顏值雙提升,人民群眾對優美生態環境的獲得感、幸福感顯著增強。
河流之變,帶來的是全域環境的“蝶變”。如今的咸陽,一河兩岸、風光旖旎,大大小小、功能不一的公園廣場成為不少市民納涼和運動休閑的打卡地,水清岸綠人和的美好愿景正在成為生動現實。
“我們將以黨的二十大報告為指引,緊盯市域生態環境立體改善目標,以更高標準、更大力度、更實舉措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全力做好國家地下水污染防治試驗區建設和‘無廢城市’創建,讓咸陽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進一步厚植高質量發展生態底色。”咸陽市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王洲表示。
走出綠色發展富民路
商洛市商州區北寬坪鎮全脈村山水環繞、林木蔥郁,綠色資源得天獨厚。10月17日,在全脈村種植基地,黃精、蒼術、白芨等中藥材長勢喜人。60歲的基地負責人劉安堂站在路旁,眼里有藏不住的笑意。村里的綠色生態產業承載著村強民富的希望。
“以前,村里的山坡上全是荒草,如今種上藥材后,荒山變美景,到處生機盎然。”劉安堂說,“耐心耕作了4年,地里的中藥材即將迎來收獲期,長勢好的藥田一畝地能收入7萬多元。”
截至目前,全脈村已發展1500畝中藥材種植基地,成為遠近聞名的“中藥村”。全脈村黨支部書記唐建國說:“黨的二十大報告催人奮進,令人鼓舞。今后,我們將依托綠水青山,大力發展生態產業,走出綠色發展富民路。”
2022年,商洛計劃新發展中藥材基地30萬畝,建設500畝以上規模化中藥材種植示范基地10萬畝,實施野生中藥材基地撫育管護10萬畝,培育千畝以上中藥材專業村20個;計劃新發展中藥材專業合作組織22個,新培育中藥材加工龍頭企業7個,中藥材總產量將突破90萬噸,產值將達到60億元。
近年來,商洛市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持續放大生態優勢,打通“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的通道,促進生態產品價值提升,協同發展“醫、養、游、體、藥、食”康養產業體系,培育形成千億級康養產業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