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努力往前走讓生活越來越美好——習近平總書記在陜西延安和河南安陽考察時的重要講話在我省引起熱烈反響

陜西先鋒網

10月26日至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陜西省延安市和河南省安陽市考察時的重要講話,在我省引起熱烈反響。廣大黨員干部群眾紛紛表示,要牢記總書記的囑托,在今后的工作中,全面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為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而不懈奮斗,為建設農業強國貢獻力量;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為社會主義事業培養一代又一代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厚時代內涵,為實現黨的二十大描繪的宏偉藍圖而不懈奮斗。

把富民政策一項一項落實好 讓老鄉們生活越來越紅火

“習近平總書記在陜西延安和河南安陽考察時的重要講話,讓我備受鼓舞,也更感到肩上責任重大。”10月28日,在麟游縣開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百日提升”“百日督幫”工作的省鄉村振興局宣傳動員處副處長馬點豐說,“我們要繼續弘揚脫貧攻堅精神,推動我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高質量發展。要大力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和延安精神,把富民政策一項一項落實好,認真推動我省‘百日提升’‘百日督幫’行動開展,抓好防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增加脫貧群眾收入、加強資金項目管理、完善鄉村建設規劃、提升群眾滿意度等重點工作的核查,確保全省高質量完成年度目標任務。”

綏德縣張家砭鎮郝家橋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劉振喜說:“我們要把認真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學習貫徹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結合起來,弘揚延安精神,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目前,郝家橋村在產業、基建等方面都有了很好的發展,我們還在建設鄉村振興實訓基地、飼料加工廠、陜北文化主題商業街區等重點項目。我相信,只要堅定不移推進鄉村振興,就一定能把郝家橋村建設得村強、民富、景美、人和。”

“習近平總書記在陜西延安和河南安陽考察時的重要講話,更加堅定了我做好駐村幫扶工作的信心和決心。”陜西省國際信托股份有限公司派駐澄城縣趙莊鎮武安村第一書記張雷說,“改良品種助力武安村蘋果產業高質量發展是我們公司黨委確定的幫扶首要工作。我將組織廣大群眾加強技術培訓,全力實現產業興旺、強村富民的目標。”

10月28日,陜西省三秦學者創新團隊帶頭人、陜西省科技特派員、獼猴桃產業技術服務團團長雷玉山在丹鳳縣棣花鎮徐家塬村的果園里,給農民示范講解獼猴桃種植注意事項。“我將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陜西延安和河南安陽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堅持把論文寫在田野大地上,沉下身子、苦干實干,不僅要為果農培育出更優質的獼猴桃新品種,還要教會果農種植技術,帶著鄉親們走出一條高質量發展的路子。”雷玉山說。

“習近平總書記在陜西延安和河南安陽考察時的重要講話,讓我感到溫暖又振奮。”長武縣洪家鎮姜曹村黨支部副書記姜西武說,“過去大家幫我脫了貧,現在我也要服務好大家。這幾年我成立了村電商服務站,幫助大家銷售農產品和收寄快遞。今后我將在持續提升自身業務水平、提高工作質效、創新工作舉措上下功夫,通過‘電商+便民服務’,為推進鄉村振興貢獻自己的力量。”

“聽到總書記說‘讓老鄉們生活越來越紅火’,我干勁倍增。”澄城縣交道鎮樊家川村黨總支書記兼村委會主任樊建武說,“我們村目前共種植酥梨3500多畝。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酥梨畝均產量達到3000多公斤。下一步,我們將依托世界灌溉工程遺產龍首渠引洛古灌區龍首壩景區,把民俗街和非遺文化產業園做起來,同時繼續做大做優我們的有機酥梨和設施果蔬采摘,讓村民富起來。”

找到合適產業發展方向 帶動老鄉們增收致富

“習近平總書記在陜西延安和河南安陽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為我們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省委農辦主任、省農業農村廳廳長孫礦玲說,全省農業農村系統將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五大振興。以糧食生產規模化經營三年行動為抓手,打造千萬畝“噸糧田”和高產田,同步加快種業科技攻關,全面夯實糧食安全根基。以蘋果等九大農業全產業鏈建設為抓手,聚合要素開展國家、省、市、縣現代農業產業園“四級聯創”,推動特色產業延鏈補鏈強鏈。找到合適產業發展方向,帶動老鄉們增收致富。持續深化農村各項改革,推動村集體經濟“清零消薄”,進一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推動農民收入邁上新臺階。

榆林市農業農村局局長許君表示,榆林市將以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引,大力發展高效旱作節水農業,積極開展美麗農田建設“六大行動”,強化農業科技裝備支撐,不斷提高糧食生產能力。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按照“首位主導、龍頭牽引、園區承載、要素聚集”的思路,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推進小雜糧、中藥材、肉牛等區域特色產業提質增效。持續激發新型經營主體活力,深入開展農民專業合作社規范提升行動,引導農業龍頭企業、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等主體融合發展。持續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大力實施農村“廁所革命”和污水、垃圾治理,統籌鄉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布局,建設宜居宜業美麗鄉村。

“總書記在陜西延安和河南安陽考察時的重要講話,讓我們備受鼓舞和啟發。”延安市安塞區果業技術服務中心主任任勇說,安塞區將圍繞蘋果全產業鏈,堅持前端抓標準化生產、集約化發展,后端提升采后分級分揀、冷藏冷鏈、精深加工、品牌營銷水平,推動產業提質增效。全面優化品種結構,實現果品多樣化供應。用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新主體、新裝備發展現代果業,提高產業集約化水平。加強果業防災減災體系建設,推廣防凍、防雹、抗旱技術,擴大政策性保險范圍,提高果業安全水平。強化果業產后整理設施裝備應用,提升蘋果采后精細化處理能力和水平。加強品牌體系建設,塑造地理標志產品品牌,不斷提升安塞蘋果的知名度。加快三產融合發展,加快發展果業鄉村旅游,延伸產業鏈條。

當前正值果品收購季,這兩天,陜西果業貿易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周北平正忙著在延安果區收購蘋果。周北平說:“我們要牢記總書記的囑托,積極發揮龍頭企業作用,在做強做優企業的同時,更好地發揮聯農帶農作用,帶動群眾持續穩定增收。陜西果業貿易集團有限公司將依托集團的科技和市場優勢,持續做好果園標準化管理,通過綠色有機認證、智能化裝備、新技術應用,帶動果農管出好品質。同時,通過上門收購、代儲代銷等方式,解決果農銷售難題,不僅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把蘋果賣出去,更要賣出好價格,助力全省果業高質量發展和鄉村振興。”

“習近平總書記的人民情懷讓我非常感動。”榆林市榆陽區強發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賀強說,近年來,在黨的惠農政策支持下,合作社先后購置各類農機120余臺套,為周邊35個村、近4200戶農民提供農業社會化服務。通過科學種田、規模發展,糧食連年豐收。下一步,合作社將堅持“農民需要什么,我們就提供什么”的服務理念,圍繞農資供應、犁地、播種、除草、收獲等方面,進一步拓展服務項目,為周邊群眾提供保姆式托管、菜單式服務,全面提升綜合農事服務效能。通過選用耐密抗倒、高產穩產、抗逆性強的優良玉米品種,全面推廣玉米增密度提單產集成技術,進一步提高糧食產能。合作社計劃明年再添置幾臺玉米播種機、收割機等設備,繼續擴大種植規模,帶動更多農民增產增收。

傳承優秀傳統文化 增強做中國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為我國社會主義事業培養一代又一代建設者和接班人。”省教育廳廳長劉建林說,全省教育系統將認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在陜西延安和河南安陽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擔當為黨育人、為國育才職責使命,全面推動陜西各級各類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堅持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義務階段優質均衡,高中學校多樣化特色化發展,分學段推進基礎教育公平而有質量地發展;按照辦學有特色、發展有優勢、工作有亮點的思路,著力強機制、破難題、提質量,推進高等教育從大到強、從多到優;以職業教育提質培優為目標,增強職業教育對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適應性。

“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是教育的根本問題。”西安市新城區長纓路小學黨委書記、校長董寧說,“要讓更多學生在家門口上好學校,讓優質教育更普惠,這既是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實現路徑,也是教育高質量發展的目標。習近平總書記在陜西延安和河南安陽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為我們指明了方向。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感責任重大。拼搏奮進,正當其時。我將堅定信念,專注學校發展、專注服務師生,將責任扛在肩上,點亮學生理想之光。學校將深入實施‘紅色育人傳承、教育優先發展、隊伍量質齊升、辦學品質提升’四大工程,為黨育人、為國育才。”

“權中小學作為一所紅色小學,要讓紅色故事和革命精神在這里代代相傳。”西安市臨潼區交口街道權中小學校長王朝輝說,“習近平總書記在陜西延安和河南安陽考察時的重要講話,讓我們備受鼓舞。權中小學是革命先烈許權中于1933年創辦的一所紅色小學。學校始終做紅色基因的傳承者,在這里上過課的孩子,都是聽著紅色故事長大的。我們學校成立了紅領巾講解社團,選拔三至六年級的20名少先隊員,宣講革命先烈事跡,引導學生從小樹立遠大理想,立志成為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

“總書記到河南省安陽市殷墟遺址考察,體現了對考古工作的重視。”省文物局黨組書記、局長羅文利說,陜西考古為更加清晰全面地實證中華文明起源和發展的歷史脈絡、彰顯中華文明對世界文明進程的重大影響作出了重要貢獻。陜西堅決扛起文物大省、考古強省的責任擔當,在考古工作的思路理念、學科建設、技術方法和研究成果等方面取得了顯著進步。今后,陜西考古工作將深化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相關工作,通過文物發掘、研究保護工作,更好地傳承優秀傳統文化;聚焦重大學術問題,實現中華文明探源的陜西突破;加強學科交叉整合,打造中華文明探源的陜西范式;服務國家發展大局,貢獻中華文明探源的陜西力量。

“陜西是一片紅色沃土,黨中央、毛主席等老一輩革命家在延安生活和戰斗了13個春秋,留下了大量革命文物。”省文物局革命文物處處長薛少鵬說,“我們要把革命文物保護好、管理好、運用好,堅決守護好中國革命的精神標識。要強化革命文物內涵研究,發掘革命文物蘊藏的時代價值;要創新革命場館宣教工作方式方法,探索革命舊址利用新路徑,打造青少年研學、干部培訓、公共文化服務等場所。特別是要加快延安革命文物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創建,將延安建設成為彰顯紅色文化的中國革命博物館城。”

“我們一定不能辜負總書記對陜西的關心和期望,要堅定文化自信,既要守護好、發揚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更要發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豐厚時代內涵,為更好建設現代文明提供借鑒。”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書記、廳長高陽說,“我們將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聚焦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職責使命,推出更多精品力作,加快推進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更好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打造國際文旅交流與合作大平臺,講好陜西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增強做中國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為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作出新貢獻。”

藍圖已繪就,奮進正當時。讓我們以黨的二十大精神為指引,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奮力奔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


時間:2022-10-29 11:55:47 來源:陜西日報 閱讀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