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平市:探索“3+N”工作模式激發鄉村治理“新引擎”

近年來,興平市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部署,精準對接新時代群眾所盼所思和所需所求,以綜治中心“七室一院”規范建設為發力點,優化治理結構,提升服務能力,并在西吳街道試點探索“3+N”工作模式,實現鄉村治理“加速跑”,走出了具有鮮明時代特征和興平特色的鄉村善治之路。

一個平臺一套體系提升鄉村治理效能

鄉村是政府管理的最前沿,一頭連著上級政府,一頭系著萬千群眾。如何筑牢鄉村治理陣地堡壘?興平在強基礎上下功夫,他們強化資源整合、功能塑造,推動辦村兩級綜治中心在鄉村治理工作中的載體更實、服務更優。

興平在西吳街道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心設立“七室一院”,即治安工作室、法官工作室、言和工作室、格格工作室、道德評議工作室、紅白理事工作室、心理咨詢工作室和云醫院,打造統籌鄉村治理工作的有效載體、矛盾化解的前沿陣地和便民服務的綜合平臺。并為“七室一院”管理運行注智賦能,通過打造涵蓋23個子系統的社會治理智慧平臺,對全域交通、人、事、物等各類信息實時感知、統計調查、研判預警、聯動處置,實現“一平臺統管、一鍵式指揮”。

要推動鄉村治理高效運轉,完善的體系很重要。興平市通過“黨建+網格”引領串起鄉村治理“千條線”。成立以辦村兩級黨組織書記為主要負責人的鎮域鄉村治理工作領導小組,通過組建“黨員紅袖章”隊伍、設立“黨員先鋒崗”等方式,打造以黨員為主體的多元化鄉村治理隊伍。將西吳全辦13個村建立為232個全科網格,并按照“1+1+1+N”模式,為每個網格區配備網格長、網格指導員、全職網格員、若干名兼職網格員和志愿者,實現全域治理一張網。

健全聯動機制推動鄉村治理長效化

鄉村治理需要充分調動各方參與治理的積極性、主動性,凝聚起共建共治共享的強大合力,推動實現鄉村治理長效化。

為確保群眾反映問題件件有著落、事事有回應,興平統籌各類資源要素調動,構建網格員收集或群眾反映問題、登記入冊、分析研判、確定責任部門、分流轉辦、責任部門處理等九步驟閉環管理工作流程。并聚焦新時代廣大群眾急難盼愁和生產生活實際,通過收集民意民智、發現問題短板、貫徹新理念等方式,不斷建立更科學、更完善的鄉村治理工作機制。

激發干部擔當有為正向激勵機制不可少,興平建立“平安積分管理”辦法,采取自評與領導審核相結合、平時考核與年度考評相結合、定量考核與定性考核相結合的方法,全面考核鄉村治理工作人員的德、勤、能、績、廉等方面的表現,作為年終評先晉優、激勵獎勵的依據,確保廣大鄉村治理工作人員干事創業有激情、有動力。

創新多元服務探索鄉村治理新路子

鄉村治理是社會治理的神經末梢,關乎農民的切身利益,更關乎農村社會的長治久安。興平在探索鄉村治理新路中,立足“七室一院”平臺載體實踐“N元”服務舉措,不斷優化提升鄉村治理能力水平,實現為民服務“零距離”。

開展“1+N”多元解紛服務。依托法官工作室,由村兩委干部牽頭、“駐村法官+檢察官+干警+律師+村干部+法律明白人+人民調解員+綜治網格員”多方聯動,共同依法調解難以協調解決的重大矛盾糾紛。建立紅白事“雙五”操辦標準,有效遏制攀比浪費。開展“干群同心、網格走親”活動,積極開展矛盾糾紛化解。同時,由網格員擔任政策宣傳員、信息采集員、便民服務員、矛盾化解員、治安巡防員和重點幫教員,堅持開展流動人口、重點人員、特殊人群每周必訪,空巢老人、失業人員、困難家庭等每月必訪,掌握動態信息,落實幫教措施。還依托道德評議工作室,廣泛開展“好公婆”“好媳婦”“最美家庭”“平安家庭”“道德模范”“最美興平人”等評選活動,大力營造化風成俗、崇德尚善的濃厚氛圍。同時,邀請專業心理咨詢師通過線上咨詢和線下培訓等方式,為轄區群眾免費開展心理咨詢服務。

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統籌推進鄉村治理現代化。興平將進一步完善基層治理模式,讓鄉村發展既充滿活力、風景秀美,又幸福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