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文化建設,推進文化自信自強 ——論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陜西延安和河南安陽考察時的重要講話精神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從未中斷,塑造了我們偉大的民族,這個民族還會偉大下去的。”習近平總書記在陜西延安和河南安陽考察時指出,要通過文物發掘、研究保護工作,更好地傳承優秀傳統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黨創新理論的“根”,我們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根本途徑是“兩個結合”。我們要堅定文化自信,增強做中國人的自信心和自豪感。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為陜西加強文化建設、推進文化自信自強指明了發展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讓全省人民倍感溫暖、倍增信心、倍添干勁。
文化興則國家興,文化強則民族強。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確立和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人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廣泛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得到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文化事業日益繁榮,網絡生態持續向好,意識形態領域形勢發生全局性、根本性轉變,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顯增強、精神面貌更加奮發昂揚,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注入了更為主動的精神力量。
作為中華民族和華夏文明重要發祥地之一,陜西在當代中國文化版圖中占據重要地位。習近平總書記情系三秦百姓、關心陜西發展,一次次來陜考察時觸摸歷史、尋訪傳統,強調“發掘和用好豐富文化資源”,要求“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指出“民間藝術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老祖宗留下來的這些寶貝,對延續歷史文脈、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具有重要意義”……總書記談起陜西文化資源如數家珍,對我省加強文化建設作出重要指示。牢記總書記囑托和期待,陜西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堅定文化自信,堅持守正創新,持續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在三秦大地生根開花、賡續發展、傳承升華。10年來,文化陜西闊步前行,一批精品力作獲得茅盾文學獎、文華大獎等,電視劇《白鹿原》《裝臺》《功勛》獲飛天獎等,秦腔等非物質文化遺產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中國國家版本館西安分館建成開館,全國首座考古學科博物館對外開放,“家門口”的公共文化設施讓群眾樂在其中;大唐不夜城、“長安十二時辰”主題街區等成為打卡熱門景區,全省累計接待游客超過40億人次……
新藍圖鼓舞人心,謀新篇踔厲前行。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增強文化自信,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新時代新征程上,我們要堅定扛起政治責任、歷史責任、時代責任,將深入學習貫徹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同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結合起來,同學習貫徹總書記前三次來陜考察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結合起來,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加強文化建設,推進文化自信自強,一步一個腳印把黨的二十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付諸行動、見之于成效,把習近平總書記擘畫的宏偉藍圖變為美好現實。
加強文化建設,推進文化自信自強,要弘揚好革命文化。紅色是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鮮亮的底色。黨的偉大精神和光榮傳統是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是激勵我們奮勇前進的強大精神動力。陜西是一片紅色的土地。1224處不可移動革命文物,40703件(套)可移動革命文物,76家革命紀念館,讓這片紅色熱土成為全國紅色文化資源最豐富的地區之一。近年來,全省各地持續做好紅色資源保護與開發,推進革命舊址保護修繕、周邊環境整治、革命文物保護修復等工作,以在保護中利用、在利用中發展為核心理念,使紅色革命精神得到傳承。在新形勢下,我們要依托延安、照金、馬欄、富平等地紅色資源,深入開展革命文物集中連片保護利用,支持陜西延安革命文物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建設,打造更具感染力和影響力的紅色文化品牌,引導干部群眾深刻感悟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更好賡續紅色血脈,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
加強文化建設,推進文化自信自強,要傳承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和精華所在。陜西歷史文化資源豐富,擁有眾多中華文明精神標識,要堅決守護好黃帝陵、兵馬俑、延安寶塔、秦嶺等中華文明、中國革命、中華地理的精神標識和自然標識,發揮中華文明精神標識在傳史育人方面的優勢。文物承載文明、傳承文化,是不可再生的珍貴遺產。要加強文物保護利用,科學推進太平遺址等考古發掘,加強漢長安城等大遺址保護,推進石峁遺址申遺工作,做好古籍典藏保護修復和綜合利用,抓好研究闡釋,搞好考古學科建設,建設絲綢之路考古合作研究中心,深度參與中華文明探源工程。要加強文物活態展示,深化文旅融合和文物交流合作,讓更多文物活起來,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要把革命文物保護好、管理好、運用好,更好激發干部群眾緊跟總書記、奮進新征程的精神力量,引導干部群眾不斷增強做中國人的志氣、骨氣、底氣。
加強文化建設,推進文化自信自強,要發展好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我國各族人民的精神支柱,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精神動力。只有大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人們才能魂有定所、行有依歸,同心同德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奮斗。要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持續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社區、進機關、進學校、進企業、進農村、進家庭,融入法治建設,融入日常生活。要大力弘揚中國精神,深入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大力選樹“時代楷模”“三秦楷模”等先進典型,推進誠信建設,健全志愿服務體系。要推動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提質擴面,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不斷提升人民思想覺悟、道德水準、文明素養和全社會文明程度。
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全省上下要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用黨的二十大精神統一思想、凝聚共識,加強文化建設,推進文化自信自強,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鑄就社會主義文化新輝煌貢獻陜西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