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至縣:“五堅持”促“五提升” 推動人才工作見實效

時間:2022-11-08 17:38:20 來源:西安市委組織部 閱讀數:

今年以來,周至縣積極落實中央、省委、市委人才工作會議精神及工作安排部署,堅持黨管人才原則,樹立“人才為本、人才優先”的鮮明導向,探索更加積極、開放、有效的人才工作模式,為全面推進周至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人才第一資源和硬核支撐。

堅持黨管人才,提升工作戰斗力。把黨的領導貫穿人才工作全過程各方面,制定了《周至縣2022年金周人才“五項重點任務”工作方案》《周至縣全面推進人才振興實施意見》等人才工作綱領性文件,成立了獼猴桃產業、電商、鄉土、教育、衛生等5個專項人才工作推進組,推動組織部門牽頭抓總,成員單位分工合作、延伸覆蓋20個鎮街263個行政村和全縣50余家企業,發揮利用2個專家工作站、10個鄉村振興人才驛站、萬千行動干部人才下鄉、各類商會企業的優勢資源,推介周至、宣傳周至,構筑多方聯動人才工作網絡,在全縣形成黨委牽頭抓、企業主動抓、全社會合力抓的“大人才”工作格局,推動全縣人才工作效能持續提升。

堅持精準引才,提升產業驅動力。圍繞獼猴桃產業種植、發展、加工、包裝、花粉、貯藏、營銷等7大關鍵環節生產鏈,摸清摸準人才及項目需求,編制了《周至獼猴桃產業鏈人才需求目錄》,共發布人才崗位71個,儲備獼猴桃砧木研究、雄株選育、品牌設計、科技服務等優質項目7個;實施“金周英才”項目計劃,通過“項目+人才”模式,引進培育能夠引領獼猴桃等特色產業升級、優化企業管理、突破核心技術的行業優秀人才7人和3個創新團隊在周至創新創業,共給予項目資助65萬元;先后與西農大、陜科大、佰瑞獼猴桃研究院等合作舉辦產學研協同創新對接活動2場,簽訂戰略合作協議6個,建立產學研基地2個,并聘請20余名專家博士擔任我縣獼猴桃特聘專家,指導幫扶周至獼猴桃產業發展,促進提質增效。

堅持高效用才,提升平臺承載力。搭建高端實用、引領方向的平臺載體,為人才發揮作用搭建廣闊“舞臺”。投入300余萬元建設金周人才綜合服務港,集中展示五大領域人才成果,并提供人才認定、項目審批、服務幫辦代辦等,搭建學術交流、培訓學習、業務洽談、眾創空間等平臺;在有條件的村(社區)黨建陣地、非公企業、行業(文化)展館、民俗館等,探索創建了10個“有情懷、有溫度、有品質”的鄉村振興人才驛站、20個鎮街科技特派員工作聯絡站,在全縣快速搭建引才聚才對接服務平臺,主動服務干部人才下鄉、科技特派員下沉,促進各類人才投身鄉村建設。

堅持多維育才,提升發展源動力。實施鄉村振興人才“周禾計劃”,縣財政和黨費計劃投入700余萬,聯合中科院、西農大等10所高校為周至遴選培育優秀鄉村人才,提升鎮、村干部、致富帶頭人、后備力量等鄉村人才的能力素質、工作水平及學歷;組織培育高素質農民400人,家庭農場主21人,累計培育新增獼猴桃產業、電商、鄉土、教育、衛生等各類人才共計1萬余人。舉辦電商櫻桃、獼猴桃銷售技能大賽3場,組建獼猴桃產業、苗木、中草藥等9個產業服務團,115名科技特派員累計開展服務活動1360場次,服務6萬余人。

堅持暖心留才,提升環境吸引力。落實縣級領導、行業主管部門、用人單位、政務服務協調專員“四級幫辦”聯系慰問高層次人才制度,目前,結成聯系對子54個;按照《周至縣引進高層次人才和急需緊缺人才實施辦法(試行)》,縣委人才辦對2018-2020年(共三年)教育、衛健等引進68名高層次和急需緊缺型人才發放獎補資金85萬元;探索以人才創新、貢獻為導向,制定《周至縣高層次人才評價分類標準》《周至縣Ⅰ、Ⅱ、Ⅲ類人才評價認定實施細則》,在全縣五大領域評定I類人才、II類人才50人,并發放“金周英才卡”,提供人才就醫、子女入學、金融禮遇等12項人才服務禮遇;建成人才公寓30套,并以每年百套進行遞增,解決各類人才在周至住房問題,營造人才引得進、留得下、生活好的良好生態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