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泉縣:黨建“三大行動”激活高質量發展“原動力”
萬畝農田生機勃勃,美麗村莊屋舍儼然,村民致富喜上眉梢……時下,行走在甘泉縣各個鄉村、田地間、建設工地,這樣的場景到處皆是。從發展特色產業,讓群眾嘗到致富“甜頭”,到大力推動鄉村振興,讓群眾有了新的“奔頭”,再到實施重點項目,讓群眾看到發展帶來的新變化。
今年來,甘泉縣以“固本強基、隊伍提升、黨建賦能”三大行動為抓手,堅持黨建引領,強化與鄉村振興、項目建設、基層治理等重大工作緊密結合,向中心任務聚焦,為全局工作聚力,讓護航大局更加有力、美水黨建品牌更加響亮,黨員和黨組織主動扛旗爭先,切實將黨建引領力轉化成高質量發展“原動力”。
固本強基,讓基層堡壘更堅更牢
“自從紅色美麗村莊建設以來,我們閆家灣村環境好了,村子美了,生活更好了”這是經常掛在橋鎮鄉閆家灣村群眾嘴上的一句話。甘泉縣以2個全國首批紅色美麗村莊為樣板村,在爭取中央800萬元的基礎上配套項目資金1700多萬元,從活動陣地、基礎設施、環境衛生、集體經濟進行整體提升,推動實現“黨旗紅、產業興、鄉村美、百姓富”的目標,這只是甘泉縣在加強基層組織力上的一個縮影。
今年甘泉縣堅持大抓基層、常抓支部,以點帶面、整體提升,常態化開展支部建設提升年活動,全面實施“支部提升、提質增效、品牌示范”三項工程,整頓軟弱渙散黨組織4個,機關表彰“星級黨支部”17個、“黨員之星”20名;提升村級活動陣地8個,新建社區黨群服務中心2個,石門鎮和平村建起“振興小紅屋”,美水街道辦北關社區打造“驛家親”紅色驛站,創建省級黨組織標準化建設示范村8個、“五星級”非公企業黨組織2個,讓黨旗在基層一線高高飄揚,鍛造了堅強有力的基層堡壘。
堅持把品牌創建和示范作為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內驅動力,按照“點上突破、面上開花、整體推進”的思路,圍繞美水黨建品牌,各領域結合實際不斷創新,培育形成一批可學習、可復制、可推廣的基層黨建工作品牌。今年新打造了林溝村、民政局、中醫院等各領域黨建示范點15個,進一步放大“全域黨建”的整體效應,讓黨建工作更有活力、更具溫度,促進黨建工作質量全面提升。
隊伍提升,讓攻堅能力更優更強
“一堂堂量身定制的課程,一場場貼近前沿的觀摩,讓我們開拓了思路,優化了知識結構,更使我們堅定了高質量發展的信心?!边@是參加完成全縣青年干部能力素質提升培訓班后,縣民政局副局長、下寺灣鎮龍咀溝村第一書記謝易晉發出的感受。干部培養不能搞大水漫灌,更不能任其自然生長。甘泉縣堅持勤培土施肥、常修枝剪葉,今年先后舉辦了科級干部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培訓班、青年干部能力素質提升培訓班等主題班4期、培訓1500余人次,切實提升了干部履職能力,為高效推動全縣高質量發展蓄勢賦能。?
“頭雁”引領,富民強村。道鎮五里橋村黨支部書記張西明是村上典型的致富帶頭人,近期一直忙碌于湖羊養殖。2020年擔任村支部書記后,他多次奔赴甘肅慶陽市考察學習畜牧產業,回來后帶頭養殖湖羊,建立起示范培訓、技術服務為一體的養殖基地,輻射帶動周邊36戶群眾發展湖羊養殖,實現了增收致富。
今年甘泉縣在“隊伍提升”中實施了“頭雁培育、育苗墩苗、黨務紅領”三大工程,建立“選育管用”全鏈條培養機制,選優配強村黨組織書記,開展村黨組織書記鄉村振興“亮承諾、賽實績、爭先進”擂臺比武活動,舉辦抓黨建促鄉村振興主題班,先后選派22名村干部參加省市調訓,組織45名村黨支部書記外出學習,全面提升履職能力、工作水平。堅持實踐鍛煉,推行一線“淬火”鍛煉行動,選派干部到改革發展主戰場、項目建設、疫情防控和鄉村振興一線、重大斗爭最前沿鍛煉磨練,把想干事、能干事、會干事的干部送出去跟班學習、掛職鍛煉,推動形成青藍相繼、薪火相傳的生動局面,為高質量發展配強攻堅力量。
黨建賦能,讓發展活力更足更勁
黨建工作平時抓得好抓得實,關鍵時刻才能發揮出巨大作用。鄉村振興實施以來,甘泉縣第一書記聯盟以黨建為引領,把第一書記聯盟主陣地建到工業園區,扎在企業車間,鑲嵌到產業鏈上,融入現代農業“接二連三”中,累計幫助群眾銷售農特產品1680噸,價值740多萬元,“鏈”起鄉村振興新動能,該做法榮獲《全省首批鄉村振興--組織振興類典型案例》。
堅持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基層治理,建立“四聯四促”工作機制,出臺《村干部發展農村集體經濟獎勵辦法》,組建8個專家服務團,選派420余名鄉土人才開展“田間課堂”,投入鄉村振興銜接資金5400多萬元,厚實了村集體“家底子”,描繪出了一幅“黨建紅”與“產業興”交相輝映的美麗鄉村畫卷?!蛾兾餍侣剰V播--鄉村振興普新篇》欄目介紹了該縣“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工作經驗。下寺灣鎮閆家溝村流轉土地585畝,建成省級現代農業示范園、時令水果葡萄園,實現土地流轉、大棚承租等“一分地多份利”,利用原活動陣地建起賓館,預計年收入將達到80余萬元。社區推行“1360”治理模式,建立“街道黨委-社區黨支部-樓棟黨小組-黨員中心戶”四級組織基層治理體系,將城區4個社區劃分為52個居民網格,以“微陣地、微力量、微網格、微品牌、微心愿、微行動”六微融合,推動治理重心下移、服務觸角下延。美水街道辦太皇山社區引進的元芝民間藝術公司,組織社區居民開展剪紙藝術、假發移植、壘球制作等技能培訓,吸引3000余人參與創作受益,實現了居民創業有所為、生活有所樂,共筑了社區“同心圓”。
今年以來,甘泉堅持把黨的建設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各方面、全過程,實施“美水黨建+”模式,通過“黨建引領、先鋒引領”兩大工程,把黨建工作與中心工作、重點工作有機結合、深度融合,實現黨的工作到哪里,黨建工作就要跟進到哪里,把黨組織和黨員兩個作用發揮出來。截至目前,改擴建設施蔬菜基地1849畝,新建和改造規模化湖羊養殖場13個,提質管理核心區山地蘋果園9600畝;16個市級重點項目完成投資15.6億元,大峽谷旅游觀光帶、長征歷史步道(甘泉段)、中通智慧物流、應急食品產業園、農產品冷鏈物流體系建設等一批重大產業類項目、民生基礎設施類項目穩步推進。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黨的建設猶如涓涓細流,乘著黨的二十大的強勁東風,“三大行動”匯聚的磅礴力量,為甘泉縣高質量發展注入了勃勃生機和動力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