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關縣太要鎮: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
潼關縣太要鎮以建設“山水相融、活力太要”為發展目標,持續深化黨建引領,結合項目建設、生態環保、鄉村振興等重點工作,打造了“四大產業園區”:歐家城種養殖產業園、老虎城現代農業園、太要社區生態文明園、秦王寨旅游文化園。并依托產業園區建成 800余畝花椒示范基地,注冊“麻當家”、“潼豐潼韻”2個商標,不斷創新豐富“黨建+合作社+農戶”模式,增強黨組織和產業鏈的“貼合力”,努力走出一條符合太要實際的高質量發展之路。
探索黨建新思路,開創黨建新局面。太要鎮以“大學習 鑄忠誠”為載體,依托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干部周例會、鎮級黨校,組織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集中(擴大)學習會7次,舉辦專題培訓4期,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專題培訓班2期,累計培訓600余人次,發放《黨務知識問答》和《黨員干部應知應會》學習材料1200余份,全面提升基層干部服務群眾的能力,確保學習教育全覆蓋。及時規范4個村級黨委及下屬網格黨支部陣地設置,成立200余人黨員疫情防控突擊隊5個,懸掛500多名農村“共產黨員戶”標牌,評選黨員示范崗、黨員中心戶、黨員美麗庭院戶、黨員責任路段和黨員責任區,設立社情民意收集員等,充分發揮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確保抓落實全覆蓋。運用“月任務交辦”清單化,明確責任主體、完成時間,“事事有交辦、件件有落實”,并嚴格黨員星級管理制度,確保抓效果全覆蓋。
激發基層黨建活力,強化干部隊伍素質。太要鎮把提升政治素養擺在首位,嚴格各項學習制度,全面提升基層干部綜合素質能力,同時發揮渭南“互聯網+黨建”云平臺、“學習強國”、“干部網絡學院”等平臺作用,強化干部日常學習教育管理,為全鎮干部提供“充電”平臺。每季度開展村(社區)黨委書記賽講、黨建工作觀摩交流活動,提升基層黨組織書記工作能力,促進黨建工作再上新臺階。成立黨建工作指導組,下派黨建指導員12名,督查各黨支部任務清單完成情況,指導黨建工作標準化規范化開展,增強黨建引領能力。大力實施“雁歸工程”,回引優秀返鄉人才50余人,優化村(社區)兩委班子配置,為鄉鎮高質量發展注入新活力。
提升基層黨建質量,增強基層治理能力。充分運用“黨建+”經營模式,發展壯大以生豬、種鴨、軟籽石榴、大棚蔬菜、特色水果、中藥材為主的種植、養殖業,以馬趵泉景區為主的商貿旅游業,有效促進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壯大,不斷拓寬群眾增收致富渠道。全力以赴加快推進重點項目建設,今年以來,共銜接項目49個,投入資金600余萬元,正在實施項目26個,其中基礎設施類項目19個,產業類項目7個。充分發揮鎮巡察大隊體制機制優勢,圍繞“一山兩峪四河”,深入開展“亮劍2022”專項整治活動,拆除池子、雨棚、混汞碾等三小設備331個,做到打早打小、露頭就打,堅決取締鎮域非法生產和“三小提金”,守護太要青山綠水。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專項治理農村移風易俗重點領域和關鍵問題,有效遏制陳規陋習蔓延勢頭,不斷改善農民精神風貌,推動文明鄉風建設取得明顯成效。近年來,太要鎮不斷健全村級運行機制、加強法治建設,完善法治服務、堅持網格化治理等,提升基層治理水平,筑牢振興基石。
凝聚基層黨建力量,繪就幸福美好生活。深入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以3條四好農村路、3個森林鄉村、2個入鎮公園、10個示范村組、200個美麗庭院創建為抓手,持續推進“農村五化”“八清一改”和“三大革命”,不斷提升太要鎮村顏值。以看得見、摸得著、得實惠為目標,挖掘整合社會資源,搭建社區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日間照料中心4座,滿足老年人就近、多層次、多樣化的居家養老服務需求,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聚焦群眾急難愁盼,積極爭取相關政策,堅持量力而行、盡力而為,鎮村分別辦好10件民生實事,用干部的辛苦指數提升群眾的幸福指數。同時,以服務為宗旨、以便民為目的、以滿意為標準,從解決群眾最關心、最現實的問題入手,健全便民服務中心機制,全力提升為民服務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