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中市:全面提升四化水平增強城市治理效能

陜西先鋒網

漢中市聚焦高質量發展和建設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目標,強化黨建引領,探索構建“一網四化三統一”基層治理體系,推動社會治理網格化、監督指揮信息化、綜合執法屬地化、便民服務精細化,促進城市基層高效治理、健康發展。

堅持黨建引領構建城市治理高效能體系

漢中市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加強黨對城市基層治理工作的全面領導,持續深化整體建設,壓緊夯實市、縣區、鎮街和社區“四級”責任,打造一貫到底的高效聯動工作格局。

強化領導抓謀劃。市委扛牢主體責任,強化探索創新,圍繞抓黨建促城市發展、促民生改善、促治理創新的“一抓三促”目標,把優化提升“1+4”城市基層治理試點作為切入點和突破口。在此基礎上,市第六次黨代會提出要堅持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構建黨建引領的“一網四化三統一”基層治理體系,推動實現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市級領導點題,牽頭確定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為調研重點,進一步謀深謀準謀實高質量黨建引領漢中高質量發展的方法路徑和工作舉措。

明確職責抓落實。成立市、縣(區)委城市基層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領導小組,持續深化市縣兩級班子成員包聯街道社區制度,推動城市各級黨組織成為基層治理“主心骨”。印發加強和改進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的《實施意見》,組織各級黨組織書記確定1-2項“書記項目”,每季度召開縣(區)委書記座談會、鎮街書記交流會,定期調度分析研判,推動工作齊頭并進;創新推行兼職委員、黨建聯席會議、“雙報到雙服務”等機制;制定《全面推進鎮級行政管理改革重點任務筑牢“四個一”基層治理體系基礎的通知》《加強社區物業黨建聯建提升物業管理服務水平的指導意見》等,通過周調度、月通報、蹲點調研、實地走訪等形式,有效提升了黨建領導力、組織力和牽引力。

示范引領抓提升。開展城市基層黨建示范縣區創建,從2017年開始,每年擇優確定1-2個縣區召開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現場會,促進縣區比學趕超、取長補短。在全市54個鎮(街道)749個村(社區)開展基層治理改革試點,全力優化提升城市基層治理體系。市委組織部《黨組織領導下的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研究—以漢中市基層治理實踐為例》獲全省組織工作優秀調研成果一等獎,漢臺區東大街街道“三引領三轉變”城市基層治理模式入選《全省黨建優秀案例》,南鄭區黨員云服務被《新聞聯播》宣傳并獲全省組織工作改革創新三等獎,為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第二批示范市試點建設奠定堅實基礎。

筑牢治理單元提升社會治理網格化水平

漢中市堅持把便于治理、服務、自治作為構建“一張網絡”的核心要義,聚力網格化管理,構筑基層治理基礎框架,為“平時治理、戰時應急”提供堅強保障。

深化紅色網格。以300戶或1000人為單元,設置多網合一、一網統管的全科網格,建強網格黨組織,共設置社區網格4400個,社區黨員39121名、網格直管黨員28884名,做到網格邊界清晰、責任明確。

整合數據資源。大力推行“互聯網+網格”模式,健全智慧指揮調度機制,整合平安建設、揚塵治理、雪亮工程等數據資源,讓“微治理”釋放“大能量”。

壯大網格力量。織密兜底服務、平戰結合的綜合網格,引導社會力量參與治理。結合近年來疫情防控、防汛搶險、基層治理等重大工作,以社區為核心,實化細化社區“兩委”+小區黨組織(物業)負責人+網格長(員)+樓棟長+單元長+分樓層長+樓層長“社區七級組織體系”,構建起平時融入基層治理、戰時參與應急保障的工作格局。疫情防控期間,各網格長(員)依托社會治理組織體系迅速集結、開展工作,統籌整合下沉干部、黨員群眾、志愿者等各方力量1.9萬余名,保障網格服務全覆蓋。

集成平臺承載提升監督指揮信息化水平

漢中市堅持系統思維、整體思維,把規范基層治理指揮調度制度體系納入信息處理、力量調度、指令發出“三統一”平臺建設范圍,激活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一盤棋”。

深化街道體制改革。聚焦服務群眾、簡約高效、優化協同“三大目標”,突出黨建引領基層治理主線,按照“5+3+X”模式優化設置特色內設機構及事業單位,重塑街道組織架構,建立與街道功能定位、主要職責相適宜的考評體系,構建內部深度融合、外部高效配合的運行體系,力促向抓黨建、抓治理、抓服務主責主業轉變。

規范治理機構設置。在市本級、11個縣(區)、177個鎮(街道)三級統一實體運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中心(網格化管理服務中心),搭建起以市級綜治機構為指揮樞紐、縣級綜治機構為調度平臺、鎮級綜治機構為實戰基礎的指揮體系,統籌調度司法所、派出所、法庭等力量,建好建強了社會治理前沿陣地堡壘。

完善問題處置機制。按照“綜治中心+網格化+信息化”運行模式,建立實時監控、流轉交辦、研判預警、督導考核等制度,完善信息采集更新、問題發現處置、辦理回復反饋等流程,形成“網格發現、中心匯集,分流處置、限期辦理,平時調度、戰時指揮”的工作格局。

提升信息運轉效率。強化新型智慧城市建設,以民生服務為導向,基于數據資源網(池),推進“一格通、一卡通、一站通、一號通、一點通、一網通”的“六個一”基礎數字工程建設。目前,“智慧漢中”社會治理“一格通”信息平臺建成投用、有序運轉,年底完成數據采錄、實現功能完善,社會治理工作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得到大幅增強。

強化隊伍整合提升綜合執法屬地化水平

漢中市以系統性構建簡約高效基層治理體系為目標,全面推行鎮級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實行扁平化管理,有效破解“看得見管不著,管得著看不見”的問題。

堅持統一設置。緊扣提升黨建工作統籌社會治理能力,統一設置鎮級黨政綜合、經濟發展、文化建設、社會治理、生態文明5個方面內設機構,設立便民服務中心、綜合執法辦公室等,整合市監所、司法所等鎮級執法力量資源,“一支執法隊伍”初步整合到位。寧強縣作為全國規范地方行政執法隊伍人員編制管理工作西北地區唯一試點縣,梳理涉改編制總數349名、執法事項3462項。

堅持力量下沉。借鑒“鎮街吹哨、部門報到”有益經驗,積極探索縣級行政執法權限和力量向鎮級延伸,研究制定執法權限下沉的具體措施和事項清單;建立健全駐鎮(街)單位屬地管理協調聯動機制,賦予鎮街對派駐人員人事任免和調配的建議權、對綜合性工作的指揮調度權、對工作考核的建議和否決權,推進聯合集中執法,確保鎮級執法人員不低于縣域總量的60%,實現“縣上人、鎮街用”,確保基層事情基層辦、基層權力給基層、基層事情有人辦。

堅持激發活力。出臺《工作津補貼差異化發放管理辦法》《編制身份不變人員按崗管理暫行辦法》等配套政策,推行按崗按績取酬,以實際崗位、任務多少等確定考評“系數”,以工作業績、獎懲情況等增減考評“積分”,以“系數+積分”考評考核體系確定考核格次和結果,作為獎金補貼發放主要依據,形成按崗管理、按績取酬的鮮明導向。

夯實治理基礎提升便民服務精細化水平

堅持以“五星創建、雙強爭優”活動為統攬,通過創建“領航星、模范星、和諧星、團結星、發展星”,著力把城市基層黨組織打造成為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群眾、推動改革發展的堅強戰斗堡壘,力促黨建創星爭優賦能高質量發展。

優化提升黨群服務中心。以街道、社區為主體,按照空間集約化、功能綜合化要求,新建改造街道社區黨群服務中心63個,推動黨群服務中心建設全覆蓋、優提升。在此基礎上,市委對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建設提出明確要求,探索“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小區黨群服務站”模式,合理劃分功能區域,統籌整合活動陣地,構建布局合理、覆蓋廣泛的黨群服務中心體系。

持續做優做細便民服務。推進“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全國試點工作,綜合考慮區域特點、人群特征、服務半徑等因素,按需匹配服務資源,因地制宜設置社區婦女兒童之家、國學講堂、24小時圖書館、社區食堂等功能區域,滿足居民群眾多元化需求。建成投用“紅色驛站”54個,開展“一站式服務”“一次性辦理”,全面下沉街道社區服務審批事項290余項,群眾辦事時間縮短40%。

完善社區激勵保障制度。完善社區工作者職業體系,建立“三崗十八級”等級序列和薪酬體系,已補發2079人1315.7余萬元,激發履職盡責熱情。

建強基層志愿服務隊伍。實施“黨旗領航+”工程,把新業態新就業群體融入城市基層黨建格局,4800余名外賣騎手、快遞小哥、貨運司機擔任流動網格員、參與基層治理。大力拓展社會志愿服務,全面提高社會組織參與度,引導激發治理活力,2022年全市累計注冊志愿者14.2萬余名,有力踐行“民有所呼、我有所應”。

?

時間:2022-12-05 18:00:20 來源:漢中市委組織部 閱讀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