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洋縣分類施策建強人才隊伍,著力打造人才“驅動”,匯聚人才合力,持續為鄉村振興賦能加速。
?產業聚焦創新驅動發展
洋縣以縣域經濟發展需求為導向,立足區位優勢,堅持“筑巢引鳳”“固巢養鳳”雙軌并進,出臺《洋縣引進高層次人才十條激勵政策》,拓寬招才引智渠道,完善關心關愛激勵政策,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搭建“產學研用”平臺,高標準建成16個省市級院士專家工作站,引進專家教授70余人,建成高校人才實踐基地,幫助企業與高校打通交流合作的通道,充分發揮各方優勢,在實用技術人才培育、科技成果轉化和科研基地建設等多個領域展開深層次合作。
洋縣廠勝蜂業專業合作社專家工作站依托陜西科技大學的科技力量,研發的“姚家溝”牌蜂蜜在2020年參加二十七屆中國楊凌農業高新科技成果博覽會,并獲“后稷特別獎”。同時,公司采取“公司+合作社+基地+貧困戶+電子商務”的經營模式,走品牌農業發展之路。在全縣吸納貧困戶社員 880余戶 2600 余人,分散養殖土蜂 9800 余箱,長年免費提供技術培訓指導,累計為本村30戶貧困戶分紅金額120余萬元。
吸引人才助力鄉村振興
洋縣發揮產業優勢,以優秀青年人才為主,全方位培育鄉村產業帶頭人、致富能人、新型職業農民、返鄉創新創業典型、農民合作社領路人等鄉村振興主力軍,引領產業發展。成立衛生、教育、農業、企業、法律、文化等六大人才服務團助力鄉村振興。選派86名科技人才組建科技特派員服務團,實現全縣271個村全覆蓋。
2022年以來,科技服務團服務農戶5000余戶,服務企業或合作社等216個,創辦領辦企業和合作社2個,引進新品種20個,推廣新技術26項,建立示范基地32個,培養農村技術骨干180人,舉辦各類培訓73場次,培訓2500余人次,幫助群眾增收130余萬元;開展送教下鄉、法治宣傳、“庭院送法”、義務體檢、文藝演出等活動367場次,服務各類群眾36000余人次。
洋縣康原生態農業有限責任公司免費為槐樹關、龍亭、馬暢等3個鎮10個村302戶農戶提供有機紅薯、稻谷種8000公斤、有機肥料100噸,邀請專家開展4次技術培訓,吸納脫貧戶進廠務工10人,人均年收入1.8萬元。
此外,洋縣還制定《優秀人才選拔管理辦法》和《人才簽約項目及引進優秀專家團隊遴選獎勵辦法》,利用“柔性引才”的方式先后聘請180余名高層次人才擔任經濟社會發展顧問,破解農業發展中的困惑與難題,通過事業單位招聘、高層次人才招聘和公務員招錄242人,為洋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人才活水。
在各類“土專家”“田博士”指導下,洋縣培育出獼猴桃、中蜂、食用菌等產業示范村65個,產業示范園(帶)、示范點98個,農村產業發展的勢頭一浪高過一浪。
洋縣關帝鎮鄉土人才郭乾鼎帶領村民發展厚樸近3萬畝,占全村山林面積的42%,人均50多畝,年總收入穩定在300萬元以上,被譽為“陜南厚樸第一村”,實現了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雙贏。目前,全村年收入達到5萬元以上的有40多戶,靠厚樸致富的有11戶,一批種植大戶先后涌現,收入最多的達到20萬元。許多村民致富后建起了樓房,買了汽車,成為鄉村振興的帶頭人。該村還建成了厚樸產業園區,拓寬了園區道路,促進規模化發展。為增加附加值,該村成立了厚樸經濟專業合作社,購買了切片機,對原來的桶皮進行深加工,延伸了產業鏈,每公斤增值可達1.5元以上,合作社還為群眾銷售提供便捷通道,群眾收入逐年提高。
人盡其能,盡其用,是鄉村振興的關鍵。據悉,洋縣將繼續深化人才培育和引進計劃,加快產業規模化發展,為鄉村振興賦能加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