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陽市:“兩強一好”激活鄉村組織振興新動能

近年來,旬陽市對標新要求新任務,扎實推進以“支部班子強、支書能力強、黨員作用好”為核心的村級黨組織“兩強一好”示范體系建設,建立分級示范、競賽評價、保障有力的閉環鏈條,在基層黨組織建設上下更大功夫,聚力打造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的新引擎。

5年前的城關鎮李家臺村,是一個水路不暢、無人問津的城邊落后村;而今的李家臺村,桃花園、草莓園……滿山皆是產業園、生態園,實現了四季有花、四季有果。通過領辦產業園區,5年間李家臺村將集體經濟壯大到200余萬元。

“2019年初,村黨支部和駐村工作隊多次組織召開‘兩委’會議、黨員大會、村民代表大會,通過入戶走訪,廣泛征求意見,逐條梳理建議,充分研究討論,最終達成共識:村集體出資成立旬核鄉振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和李家臺旬核紅農民專業合作社,把全村193戶長期閑置的753畝耕地和132畝林地統一流轉到集體,建成了1個連體溫室棚和31個標準化大棚。”李家臺村黨支部書記王東回憶著當時流轉土地的過程,還用“硬著頭皮、厚著臉皮、磨破嘴皮、踏破腳皮、餓著肚皮、合不上眼皮”來描述其間的艱難。

2020年2月,產業園采取自營方式培育優質辣椒苗1300萬株,帶動全市67個村發展辣椒8000畝,村集體經濟凈收益達91萬元。2021年,李家臺村被命名為省級集體經濟示范村。今年6月,李家臺村的《三產協同促發展 產改推開幸福門》入選陜西省新型農村集體經濟優秀案例。

李家臺村發生的巨變,是旬陽市明確落實的“支部班子強”包含的號召力強、帶動力強、落實力強、影響力廣4項基本標準的一個縮影。旬陽市把集體經濟、園區創建、群眾增收與滿意度等工作都細化成標準,各支部對標建設星級黨組織,解決基層黨建工作中的重點難點問題,為鄉村振興提供組織保障。

“基層黨建工作關系重大、牽動全局,我們要舉全市之力推進村級黨組織‘兩強一好’示范體系建設工作,堅持問題導向,緊盯重點難點,細化務實舉措,真正讓黨旗在鄉村振興一線高高飄揚。”旬陽市委書記陳紅星在全市“兩強一好”示范體系建設推進會上這樣說。

支部強不強,關鍵在頭雁。旬陽市聚焦抓黨建促鄉村振興重點任務,明確了“支書能力強”應達到思路清、口筆利、作風硬、反響好這4項基本標準,并探索實施了一系列有效舉措,其中之一就是開辦王院鄉村振興學堂。

王院鄉村振興學堂培訓內容豐富而有內涵,圍繞鄉村振興如何干、干成什么樣的交流研討,激烈而又深刻,學堂真正成了培養農村黨員干部,聚人心、育人才的實戰平臺。截至目前,王院鄉村振興學堂共計組織培訓68期,參訓3800余人。

目前各級已在王院鄉村振興學堂開展擂臺比武45場次,全年總決賽正在如火如荼地籌備中。全市309個村(社區)黨組織書記通過登臺講、臺下比,整體能力和素質得到了質的提升。

“我市開展村黨組織‘兩強一好’示范體系建設,就是對標對表上級要求,細化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的具體目標、具體任務,讓每個村黨支部干有方向、學有標桿、創有標準、趕有目標。”旬陽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常彬介紹,“下一步,將堅持抓點示范與引領推進相結合,按照一年打基礎、兩年上臺階、三年見大效的總要求,全力推進‘兩強一好’示范體系建設,為推進鄉村振興提供堅強組織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