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泉縣:激活人才引擎賦能鄉村振興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才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要創新鄉村人才工作體制機制,充分激發鄉村現有人才活力,把更多城市人才引向鄉村創新創業。”甘泉縣在推動鄉村振興中,始終牢固樹立“人才是第一資源”理念,立足縣域實際,盤活人才資源,以激活人才引擎,賦能鄉村振興。

加強教育培訓 ,讓本土人才唱“主角戲”。本土人才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力量,本土人才既熟悉地域環境,又心懷鄉土情結,在推動鄉村振興中,往往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和情愿扎根基層的使命感。鄉村振興啟動以來,甘泉縣注重人才建設,不斷盤活本土人才,培育高素質農民隊伍。一是充分利用互聯網資源,開展農民在線教育,加強與校企聯合培養工作,通過專家授課、技術指導、技術交流等方式,開展農民繼續教育和技能培訓。二是引入產業工人、手工藝人、非遺傳承人授課教學,推廣“學徒制”培養模式,讓更多的農民成長為掌握一技之長的能工巧匠。三是培育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通過學歷提升、技能指導、實戰實訓等方式重點培養一批帶動能力強、影響力大的“土專家”“田秀才”家庭經營農場主、種養殖大戶、農業職業經理、合作社帶頭人等新型職業農民。目前累計開展各類農業實用技能培訓700余場,培訓人才31000余人次,培養高素質農民470人。

盤活人才資源,匯聚鄉村振興新活力。產業既是實現鄉村振興的物質基礎,也是人才施展才華的重要載體。只有富民興業,鄉村才能凝心聚力。近年來,甘泉縣全面整合盤活人才資源,選聘科技人員、專家教授等人才,組成“先鋒隊”“志愿者”“指導站”“巾幗力量”等人才服務團隊,向鄉村集聚,采取分片、分領域的方式幫助群眾發展休閑農場、開發文創產品、鄉村民宿、農村電商等新業態,為新農人鄉村振興提供一展拳腳的舞臺,促進農業與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堅持以工業園區、產業園區為載體,為群眾搭建創客平臺,建設一批農業創新驛站、人才孵化基地、人才工作站等平臺,開發鄉村創業項目,支持有志群眾創辦領辦產業項目。不斷加強群眾全產業鏈培訓和數字化、網絡化技能培訓,組織群眾到示范園區、示范基地參觀學習,并召集專家、企業家和農村優秀實用人才等相關人員,組建創業顧問團 ,全程為群眾提供技術指導、經營診斷和跟蹤服務等,保證每個關鍵環節都有專業人士把脈操盤、建言獻策。目前,全縣培育各類龍頭企業21家,現代農業產業園42個,農產品加工企業25家,農民專業合作社198家,家庭農場88家。

搭建引鳳巢,輸入鄉村治理新血液。人才回流鄉村,離不開健全的人才“留心”機制。“拴住”回鄉人才的心,既能增強基層對人才的吸引力,又能為鄉村振興輸送持續的新鮮血液。甘泉在推動鄉村振興過程中,不斷壯大農村基層黨組織隊伍、優化隊伍內部結構,狠抓農村黨組織干部的選拔和培育工作,高標準高質量配備鄉村振興“領頭雁”。不斷擴大農村黨組織干部選拔范圍,重點考慮大學畢業生、致富帶頭人、返鄉能人以及退役軍人。同時建立基層黨組織成員后備人才庫,為鄉村振興儲備力量,制定農村基層黨組織成員培訓計劃,強化思想政治教育、治理帶富能力和服務意識的培訓力度。全面實施“筑巢引鳳”工程,建立“鄉音鄉情留人”機制,營造宜居宜業的人才成長環境,感召一大批新鄉賢以攜帶資本回歸、回鄉交流任職、知識傳播、技能傳承等多途徑回歸家鄉、支援家鄉,參與家鄉建設,鼓勵創新創業,以實際行動回饋家鄉,助推家鄉經濟社會振興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