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市安塞區高橋鎮南溝村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小記

2022年10月26日下午,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陜西省延安市安塞區高橋鎮南溝村考察調研鄉村振興工作。習近平走進果園,向現場采摘的果農了解今年蘋果收成,同老鄉們親切交流,并采摘了一個紅紅的大蘋果。習近平詳細詢問蘋果種植技術、采摘方法、品種質量、銷售價格、村民收入以及如何發展蘋果種植和其他產業等,老鄉們一一回答。習近平說:“你們通過筑水壩、搞滴灌和精細化管理,有效解決了用水和灌溉問題,這樣很好,這就是農業現代化,你們找到了合適的產業發展方向,大力發展蘋果產業可謂是天時地利人和,這是最好的、最合適的產業,大有前途。延安經過這么多年的發展探索,終于找到了一條致富之路。”

陜北安塞,革命老區。這里是革命戰士張思德的犧牲地和我們黨為人民服務宗旨意識的發祥地,也是黨員承諾制的發起地。近年來,安塞區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創新推行了“鎮(街)黨(工)委有振興體系,創建服務型黨委;農村支部有集體經濟,創爭發展型支部;農民黨員有服務崗位,創樹示范型黨員”為主要內容的“三有三創”制度,對表對標打造“黨建鏈”、系統全面激活“振興鏈”,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安塞區高橋鎮南溝村在黨的好政策指引下,鉚足勁創爭發展型支部,高質量創樹示范型黨員,支部和黨員團結帶領群眾主動識變應變求變,闖出了一條“支部引領、企業帶動、黨員示范、群眾參與”的路子,鄉村振興結出了蘋果紅、櫻桃甜、南瓜大等看得見摸得著、有滋有味的豐碩果實,贏得了總書記的贊許和群眾的肯定。

村企聯手,“發展型”支部引領鄉村振興。南溝村黨支部與延安惠民農業開發有限公司黨支部堅持“發展共謀、活動聯辦、開發聯手、推動共富”的工作思路,以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的“三變”改革為抓手,以創爭政治引領能力強、集體經濟收益好、全面振興動能足、綜合治理成效實的“發展型”支部為目標,將黨建工作優勢轉化為推動鄉村振興的勝勢。村黨支部領辦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特色產業,新建1060畝矮化密植蘋果示范園、50畝櫻桃園,發展山地蘋果3160畝、規模養殖戶6戶。建成休閑垂釣園、小木屋酒店、聯動溫室大棚等項目,讓昔日偏僻的村莊變成了熱門的旅游打卡地。建成全國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綜合實踐基地和全國鄉村振興教育基地,累計培訓人數達6.5萬人次。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4年的4653元增加到2021年的17500元。2021年,南溝村集體經濟產值達463.4萬元,年純收入達50.2萬元,村黨支部被評為陜西省先進基層黨組織、陜西省村級黨組織標準化建設示范村。

典型帶動,“示范型”黨員推進鄉村振興。南溝村與革命戰士張思德犧牲地石硤峪地界相搭、互為鄰里。村上的黨員群眾賡續革命優良傳統和新時代接續奮斗的精神,人人都把張思德作為自己為人處事的標桿。在推進鄉村振興中,黨員把聽黨話跟黨走、作講政治的表率,團結凝聚群眾、作會服務的表率,有擔當有作為、作能示范的表率立為標準,大家能吃虧、敢吃苦、勇承諾,九牛爬坡人人出力推進鄉村振興。村上所有村干部、入黨積極分子、退伍軍人和黨員都圍繞鄉村振興的重點任務認領崗位、開展承諾。2022年,共認領鄉村振興崗位49個,承諾事項92條,目前已兌現87條。在黨員群眾接續奮斗和不懈努力下,南溝村新建起蓄水壩7座、蓄水池9座,完成林分改造12000多畝,新建垃圾屋4座,衛生改廁228戶,建成污水處理站1座、雨污分離管網1.8公里。村黨支部按照年初提出承諾、日常積分定星、年終評議考核的方式,對承諾、履諾、兌諾情況進行監督考核,目前已評選出鄉村振興“示范型黨員”15名。黨員的帶頭示范,使南溝的鄉村振興越干越有奔頭、越奔越有甜頭。

產業聯盟,“共富式”奮斗跑贏鄉村振興。南溝村堅持把周邊村組的閑散土地資源、分散的資金和鄉土人才及群眾組織動員起來,通過產業聯盟的方式讓群眾全面參與到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實踐中來,強弱聯合,實現區片農村共同富裕。村黨支部創新生產組織形式,推行組織建在產業鏈、黨員聚在產業鏈、人才育在產業鏈、農民富在產業鏈的模式,推動鄉村產業向科技化、品牌化、集群化發展,實現鄉村從主要賣產品,向更多賣風景、賣文化、賣體驗轉變,著力讓支部找到道路,群眾找到門路,產品找到銷路。始終堅持把群眾參與、群眾受益作為鄉村振興的前提,扶志扶智扶技并舉,實現內部“造血”與外部“輸血”有機結合,激活了內生動力,提升了群眾的“精氣神”,讓群眾成為鄉村振興的參與者和受益者。創新建立起了村黨支部領導下的村民小組“微治理”網格管理體系,成立了村民議事會、村務監督委員會、便民服務隊、物業公司,設立了矛盾調解、產業指導、家風宣講、法律服務等志愿服務小組,形成了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基層治理共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