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以來,隴縣堅持以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為統領,在強基層、優服務、固機制上出實招求實效,持續提升村級集體經濟“造血”能力,不斷為鄉村振興提供強勁動力。
強基層,增強黨組織引領力。樹立大抓基層鮮明導向,吸納致富能手和產業經營帶頭人進入村后備干部庫,儲備村級后備干部274名,其中致富帶頭人115名。注重發揮黨組織在發展集體經濟中的領導作用,97名村黨組織書記通過合法程序擔任股份經濟合作社法人。創新開展“爭星奪旗”活動,評選“五星”黨員120余名,激勵引導農村黨員帶頭發展產業,積極參與集體經濟項目,帶領群眾共同致富。以“萬企興萬村”行動為載體,102戶企業與104個村結對聯建,實現組織聯建、抱團發展,培育100萬元以上“示范村”6個,50萬元以上“經濟強村”18個。
優服務,增強人才隊伍凝聚力。以提升產業服務為重點,成立山羊衛士、蘋果管家和香菇保姆三支產業人才服務隊,深入田間地頭和產業發展一線傳技術、送服務、解難題,先后為全縣184個規模羊場、6個蘋果基地和18個香菇生產大戶提供服務,幫助種養殖戶開展技術培訓,修剪果園1200多畝、銷售香菇5萬多噸,助力奶山羊、蘋果、香菇三大主導產業做大做強。以補齊雙向鏈條為基礎,探索“黨委拿編制、政府出政策、企業配資源”機制,面向全國招聘高層次人才15名、柔性引才23名,形成引進人才扎根鏈條,同時挖掘培養轄區產業技術骨干45名,形成人才培育鏈條,3名“土專家”被市委評為“十佳人才”,培育致富帶頭人、高素質農民197人,為產業興旺奠定了堅實基礎。
固機制,增強致富模式驅動力。探索出臺《村干部補貼與村集體經濟收益掛鉤管理辦法》,建立基本報酬+績效報酬“雙酬相濟”機制,通過明晰范圍、確定補貼、審核兌現,實現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與村干部補貼待遇同步提升。積極開展“合作社中黨旗紅”行動,緊扣產業帶動、資源開發、資產盤活、鄉村旅游、股份合作5種途徑,依托“黨支部+”模式,推動村集體經濟收益實現“最大化”。東風鎮下涼泉村建立良種培育推廣、種植托管服務、面粉生產銷售全鏈條產業體系,集體經濟收入突破140萬元,群眾分紅30余萬元;天成鎮關山村依托關山景區旅游資源,大力發展高端民宿、旅游產品銷售等旅游經濟,村集體經濟收益達120萬元,被評為省級鄉村旅游示范村,產業興、村莊美、農民富的振興之路越走越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