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長縣:黨建引領構建基層治理新格局

陜西先鋒網

延長縣緊扣“強筋鑄魂、推動發展”主線,以解決基層治理的熱點難點問題為導向,堅持高位統籌、固本強基、靶向施策,充分發揮黨建“磁吸力”作用,不斷完善新時代黨建引領基層治理制度機制,繪就基層“善治”圖景,構建“黨建領治 紅色聚繪”城鄉基層治理新格局,激發基層治理“大能量”。

“黨建+政治”種好基層治理“責任田”。出臺《關于加強城市基層黨建引領小區治理的實施意見》,印發《關于成立縣委城市基層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領導小組的通知》,成立由縣委書記任組長的城市基層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領導小組,健全完善城市基層治理“黨建聯席會議”、縣委常委班子成員包聯社區制度,制定城市基層治理“書記項目”清單,落實“街道吹哨、部門報到”工作機制,夯實部門、行業單位黨建引領城市基層治理工作責任,推動街道社區黨建與駐區部門單位黨建互聯互動,推動城市治理由“單兵作戰”向“互聯互動”、“自我循環”向“融合發展”轉變,形成一管到底、齊抓共管、共建共治的強大合力。

“黨建+法治”提升專業治理“支撐力”。積極探索“法律保障護航”的鄉村治理模式,大力推進警務進網格、一村(社區)一政法干警、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組織專業的黨員干部深入一線開展法律服務工作,解答群眾疑惑,參與案件調解,普及法律知識,打通法律服務“最后一公里”,營造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風氣。

“黨建+自治”激發群眾治理“組合拳”。實施“一網管理、四級聯動、三化助推、二面受理、五說解疙瘩”“14325”工作法,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前哨”“吹哨”作用,帶領黨員干部、駐村工作隊成立“為民服務延河大隊”“道德公約巡邏隊”“村民議事團”等,開展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心理健康服務、普法宣傳、文明新風培育等活動,提升鄉村治理“四化”水平。創新推行“民呼我應的需求清單、民需我有的資源清單、民困我為的項目清單”的“三張清單”城市基層治理工作法,探索在職黨員“雙報到”項目化服務,結合“雙報到”黨員職業優勢、興趣特長,組建類型多樣、作用明顯、特色鮮明的黨員志愿服務隊,圍繞群眾需求設置固定項目、特色項目,開展“送服務進社區、送愛心進樓院”“攜手圓夢”等系列活動,實現治理資源整合、力量融合、功能聚合、手段綜合。

“黨建+網治”打通網格治理“微循環”。印發《關于進一步加強基層黨建引領網格化治理工作實施方案(試行)》,全面建成“鎮(街道)黨(工)委─社區黨總支─小區(村)黨支部─樓棟(村民)黨小組─黨員中心戶”一貫到底的黨組織架構,按照“一長、一員、一團隊”模式配備網格工作力量,抓實專兼職網格員隊伍建設,明確網格黨建、信息采報、便民服務等十項工作職責,健全崗位公示、走訪聯系等六項工作制度,完善網格員考核管理辦法,確保實現定人、定崗、定責,打造有職有責有權有獎有懲“五有”網格員隊伍,實現“支部建在網格上”“黨小組設到樓院里”“黨員走進千家萬戶中”。

“黨建+智治”拓寬數字治理“新渠道”。緊緊圍繞鄉村振興“治理有效”目標,探索“數字鄉村智慧治理”模式,引入電信、移動、聯通數字鄉村治理服務云平臺,涵蓋鄉村黨建、智慧村務、鄉村治理、鄉村服務、通信服務等多類應用場景,并通過鄉村數據大屏實現一圖感知、一屏管理的新模式,讓鄉村治理數字化、農民生活智慧化、農業產業智能化助推“黨建引領、科技賦能、以人為本”的鄉村治理大格局,實現“一屏治基層、一鍵知全局”“未來式”鄉村生活。

“黨建+德治”譜寫鄉村治理新篇章。以全面提升村(社區)黨群服務中心規范化建設為載體,規范清理村級活動場所標識牌匾,改造提升黨群活動中心功能室,設置“一站式”綜合服務大廳,切實把黨群服務中心打造成為黨領導基層治理的堅強陣地和服務黨員群眾的溫馨家園。嚴格落實“一約四會”制度,建立“兩說一聯多元化調解中心”“村民議事團”等,評選表彰“五美庭院”“好媳婦”“好婆婆”等活動,培育文明鄉風、淳樸民風、良好家風,形成共治共享的和諧氛圍。


時間:2023-01-30 16:41:23 來源:延安市委組織部 閱讀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