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服務群眾、服務企業的導向樹起來——論貫徹落實全省開展“三個年”活動動員會精神
營商環境只有更好,沒有最好。省委、省政府召開的全省開展“三個年”活動動員會明確指出,聚力推進營商環境突破年活動,把服務群眾、服務企業的導向樹起來。這要求我們更加注重以“政府有為”推動“市場有效”,以群眾滿意為第一標準、市場評價為第一評價、企業感受為第一感受,加快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持續優化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快現代化建設的“大生態”。
優化營商環境的過程實質上就是一個不斷解放思想、自我完善的過程,一個不斷刀刃向內、自我革命的過程,一個不斷對標一流、自我超越的過程。近年來,我省營商環境整體上有了大幅度的改善,但與先進地區相比,與群眾和企業期盼相比,仍有較大差距。我們必須再下功夫,求得突破,在政務環境、政策環境、要素環境、法治環境、政商環境優化提升上持續發力,把服務群眾、服務企業的導向樹起來,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全力推動奮進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譜寫陜西高質量發展新篇章開好局起好步。
要在打造辦事更高效的政務環境上下功夫、求突破。政務服務是評價區域營商環境的重要指標,群眾和企業的感受最直接。要著眼集成化、標準化、便利化,縱深推進我省“放管服”改革和“數字化”改革,朝著審批最少、流程最優、體制最順、機制最活、效率最高、服務最好的目標扎實邁進,最大限度便利群眾辦事創業、便利企業生產經營。要深入推進審批制度改革,以優化審批流程、公開審批標準、規范審批行為和加強事中事后監管為重點,繼續清理減并多頭審批、重復審批、變相審批,全面實施行政許可事項清單管理,扎實推進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要全面加快數字政府建設,深入開展數字平臺、數字應用、數字安全等專項行動,全力打造“秦務員”一體化政務服務和“秦政通”一體化協同辦公平臺,實現更多高頻政務服務事項一網通辦、跨省通辦、秒批秒辦。要持續深化“一件事一次辦”改革,加大跨層級、跨系統、跨區域、跨部門業務流程和辦事流程的優化再造力度,進一步拓展服務領域、擴大事項范圍,最大程度減材料、減環節、減跑動、減時限,推動“就近辦”、“智慧辦”、“免證辦”和“承諾辦”,力爭群眾和企業辦事“零跑腿”是常態、“跑一次”是上限。
要在打造市場更滿意的政策環境上下功夫、求突破。良好的政策供給,既能在穩增長上立竿見影、刀下見菜,又能在高質量發展上引導預期、增強信心。出臺政策不僅要出得準,也要落得實。要堅持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問策于民,做到激勵性的政策加碼、普惠性的政策擴面、約束性的政策精當、收縮性的政策慎出,提高政策的針對性,讓政策效應最大化釋放。同時,要認真梳理涉及市場主體、引進項目的減稅降費、行政獎勵、財政補貼補助等各項優惠政策、產業促進政策、人才支持政策,編制清單、精準推送、及時兌現,努力變“企業找政策”為“政策找企業”。要把握好政策實施的時度效,防止急于求成、脫離實際,避免相互抵消或合成謬誤,確保各項政策同向發力、同頻共振。
要在打造支撐更有力的要素環境上下功夫、求突破。要持續提高資源要素的承載力,著力打造國際空港樞紐、陸港樞紐,創新更多公鐵港、陸海空國際聯運方式,把低成本、高效率現代物流體系做強做優,努力讓陜西成為到全國各地平均效率最高、綜合物流成本最低、市場輻射空間最廣的綜合樞紐和集散中心。要持續提高資源要素的整合力,用足用好各類開放平臺、創新平臺、產業平臺、投融資平臺、大數據平臺,促進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互通互融,以國際化視野、市場化理念、專業化服務優化創新生態鏈和產業生態圈,有效促進各類資源要素集聚整合提升。要持續提高資源要素的配置力,加快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持續深化要素配置市場化改革,充分發揮市場作用,全面提升企業獲得信貸、電力、給水、燃氣等的便利度,努力實現資源配置效率最大化和效益最優化。
要在打造預期更穩定的法治環境上下功夫、求突破。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要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著力打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法治化營商環境,讓國企敢干、民企敢闖、外企敢投。要完善涉企法規政策,全面清理和修訂違反公平開放透明市場規則的相關規定,無論是市場準入、要素分配,還是參與競爭、產權保護,都要讓各類企業享受平等待遇。要強化公平公正監管,推動監管可視化、智能化、精準化,加強公共信用綜合評價結果應用,探索推行輕微違法行為首次免罰等包容審慎監管方式,管出質量、管出公平。要規范行政司法行為,明晰監管執法邊界,壓縮自由裁量空間,集中整治“任性執法、選擇性執法、一刀切式執法、運動式執法”,對涉企案件慎用強制措施,最大限度減少對市場活動和企業正常生產經營的影響。要加快建設法治社會,厚植法治意識、規則意識、契約意識的土壤,逐步破除凡事都要“打招呼”“找熟人”的陋習,營造“辦事情靠制度不靠人情,解決問題靠法治不靠關系”的良好社會環境。
要在打造親清更統一的政商環境上下功夫、求突破。打造親清更統一的政商環境,既要切實把握好“親”“清”有度的界線,又要切實擔負起“親”“清”統一的作為。要把準公私標尺,坦蕩真誠同企業接觸交往,做到有交集不交換、有交往不交易。領導干部要樹立和踐行正確的權力觀,親不逾矩、清不遠疏。堅決落實“兩個毫不動搖”,對涉及群眾和企業切身利益的事情,要以“將心比心”的態度去辦,真心實意當好隨叫隨到、說到做到、服務周到的“金牌店小二”。要建立政商常態化溝通機制,主動為企業送政策、送信息、送服務,把服務企業的工作做在企業最急需時、最要緊處,讓企業感受到“雪中送炭”的溫暖、“雨中打傘”的貼心。
營商環境是一個地區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生產力,也是不可或缺的文化軟實力和市場競爭力。只有不斷優化營商環境,把陜西“人人都是招商環境、人人都是營商環境”的金字招牌擦得更亮,讓陜西成為海內外客商創業投資、立業發展、興業圖強的首選之地,才能真正解放生產力、提高競爭力,高效率、高標準、高質量完成各項目標任務,不斷譜寫陜西高質量發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