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職為民踐初心——在陜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提出議案建議掃描
1228件!這是過去5年在陜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提交的建議數量。
人大代表在人民代表大會會議期間提出建議、批評和意見,是憲法和法律賦予的一項重要職權,也是代表依法履職,充分反映民意、廣泛集中民智,推動工作的一種有效形式。
5年來,在陜全國人大代表聚焦民生關切,傾聽群眾心聲,結合身邊事,匯成履職言,多條意見建議在修改后的政府工作報告、計劃報告、預算報告中得以體現。高質量履職盡責,彰顯了全國兩會中的陜西擔當。
以生態環境保護助推高質量發展
2018年,昝林森當選全國人大代表。在履職過程中,昝林森的建議中有不少內容是關于秦嶺保護的,他多次圍繞建設秦嶺國家公園提交建議。2021年,昝林森再次提交《關于加快推進秦嶺國家公園建設的建議》,有力助推秦嶺國家公園的獲批創建。2021年,國家公園管理局正式批復陜西省人民政府《秦嶺國家公園創建方案》。
“陜西省已建成自然保護區61個、自然公園209個,各類保護地面積占全省國土面積的13%,在區域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昝林森說,“要加強秦嶺珍稀野生動植物保護的系統研究。迄今為止,我國累計觀察到棕色大熊貓10次,均出現在秦嶺地區。這證明了秦嶺大熊貓種群的獨特性。”
此外,昝林森提交的加強秦巴山區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地保護、提升林業和草原科技推廣能力等方面的多個議案建議,都得到相關部門的重視和反饋。“以林業工作者的視角去觀察和思考陜西生態建設、綠色高質量發展,是我們的優勢。”昝林森說。
因為工作經歷和學術背景,履職以來,方蘭代表的建議大多圍繞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問題展開。
《關于優化調整“87分水”方案的建議》《關于黃河保護法立法的議案》《關于黃河流域水—能源—糧食紐帶關系協同發展的建議》……過去5年,方蘭提交的這些議案建議得到相關部門的認可和采納。
2022年10月30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七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黃河保護法》。該法自2023年4月1日起施行。“從制定立法規劃計劃,到法律審議修改,再到法律的出臺,都能聽到人民群眾的聲音。整個立法過程中,各方意見被充分討論和采納。作為黃河保護法立法的參與者和見證者之一,我深切感受到立法中的全過程人民民主。”方蘭說。
用心用情反映社情民意
自2018年開始,方燕代表就重點關注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問題。為此,她積極開展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相關問題調研,并連續3年向全國人大提交《關于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增設信息與網絡安全內容的修法議案》。
“未成年人保護法作為未成年人保護的專門法律,設置網絡保護專章有更加特殊的意義。”方燕認為,應舉全社會之力,協調推進未成年人信息與網絡安全這一系統工程,護佑未成年人健康成長。最終,修改后的未成年人保護法增設了“網絡保護”專章。
截至2022年底,方燕共提出31項議案、167項建議,內容涵蓋弱勢群體權益保護、法律援助等不同領域。看到自己的議案建議得到有關部門高度重視,方燕倍感欣慰。“民有所盼,我有所為。作為人大代表就要真正做到‘為民立言、為民辦事’,不辜負群眾的信任和重托。”方燕說。
2019年,崔榮華代表的一份《關于60歲以上老年人免景區門票的建議》在社會上引發共鳴。
當選全國人大代表以來,崔榮華把民生服務領域作為重要關注點,如何讓老年人“有所養”“健康養”一直是崔榮華關心的問題。她連續多年在全國兩會上提交相關議案建議。
“根據您的意見,我們已將預算報告中‘支持加強面向社區的養老服務和設施建設,持續推動醫養結合’修改為‘加強面向社區的養老服務供給和設施建設,持續推動醫養結合,支持養老事業發展’。”2020年5月26日,崔榮華收到財政部發來的感謝函,感謝她為預算報告修改提出的建議。“養老事業涉及方方面面,需要全社會共同關注、參與和促進。”崔榮華說,“每個人都會老去。老人曾經為國家和社會發展作出貢獻。現在,我們也應該關心他們的需求。”
夯實基礎設施助力鄉村振興
山陽縣南寬坪鎮安家門村地處秦嶺南麓,山大溝深,群眾居住分散,路、電不通是長期以來困擾群眾生活、影響群眾脫貧的難題。寧啟水代表說:“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是關系農民生產生活最基礎、最重要的工作,也是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關鍵所在。我就想著要為補齊這個短板盡一份力。”
2019年,寧啟水提出的16條建議中,就有一條《關于加快農網發展,服務鄉村振興的建議》。這條建議引起財政部有關負責人的重視。財政部對他的建議進行了認真研究,并在報告中增加了“推進農村電網升級改造”的內容。寧啟水提出的其余建議也得到相關部委的書面答復。
寧啟水長年行走在大山里,用心履行著人大代表的職責。“從小在山里長大,我和鄉親們就像一家人,看著鄉親們日子越過越好,我心里也舒坦。”寧啟水說。
“家家有產業,村村有園區,四季有活干,致富有保證。”在雷溫芳代表看來,實現這樣的鄉村振興新圖景需要大力發展產業。
因為生在農村、長在農村,雷溫芳所提的建議都源于農民群眾的實際需求。“我來自農村,就要多反映農民的心聲,為實現鄉村振興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雷溫芳說。在調研中,雷溫芳發現一些農村路存在寬度不夠、管護不到位的問題,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農副產品銷售、農資下鄉和農業生產。于是,2020年,在審議預算報告時,雷溫芳提出“加快推動實施‘四好農村路’等基礎設施建設”的建議,后被采納。
雷溫芳也時刻牢記為民履職擔當。她將來自農村扎實調研的思考凝聚成建議,把農民的心聲帶進人民大會堂。
5年來,在陜全國人大代表提出議案171件、建議1228件,數量多、質量高,始終處在全國第一方陣。疫情期間,在陜全國人大代表和省人大代表提交“疫情下為中小企業紓困”等建議41件,其中,為國家層面提出疫情防控建議37件,為全國疫情防控貢獻陜西智慧。
不平凡的5年,“成績單”里凝聚著始終如一的擔當盡責。
這些建議飽含著人民群眾對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關切和對美好生活的期盼,也體現著代表們為民代言、不負重托的拳拳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