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關縣:打好“加減乘除”組合拳激發社區黨建新活力
潼關縣以黨建引領為核心,以推動基層治理重心下沉社區為主線,綜合運用“加減乘除”四項措施,做實網格化管理服務體系,構建起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格局。
黨建意識上做“加法”,強化黨建凝心。思維的高度決定事業的高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基層工作要開創新局面,需要進一步強化黨建意識。潼關縣切實發揮基層黨組織“領頭雁”作用,堅持“線上”“線下”相結合,豐富學習形式,確保學習教育效果。“線上”依托學習強國、遠程教育平臺、“互聯網+黨建”云平臺等網絡資源,引導廣大黨員認真上好“云端政治課”,持續充電蓄能、補鈣鑄魂。“線下”大力實施黨員干部能力素質提升計劃,舉辦村(社區)黨組織書記“談思路、話發展”賽講活動,讓賽講舞臺變成汲取知識,分享交流的“學堂”、追趕超越的“練兵場”;召開黨建工作業務培訓會,將黨建業務培訓作為抓實基層黨建工作的有力抓手,不斷提高各級黨務干部的政治素質和理論水平。
群眾距離上做“減法”,服務居民貼心。聯系群眾魚得水,脫離群眾樹斷根。“群眾利益從來就不是小事”,群眾的困難解決了,群眾的小事做好了,群眾的訴求滿足了,群眾就會從心里擁護黨,支持黨,跟黨走。潼關縣積極探索“共駐共建進網格、便民服務進巷道”的服務新模式,網格黨支部牽頭協調,組織駐區單位開展多輪“敲門入戶”活動,分類建立居民信息臺賬,收集整理居民訴求心愿,采取“群眾點單、組織建單、黨員接單”服務模式,截至目前,已認領辦理老舊小區改造、高層自來水加壓、小區增裝充電樁、道路硬化等76件民生問題,化解鄰里糾紛32起。近日,潼關縣首個黨群服務驛站在城關街道辦事處南新社區正式揭牌啟用,集便民服務、政策宣傳、黨員教育、社情民意收集、文明實踐等功能為一體,面向社會宣傳黨的路線方針政策、18項溫馨便民服務、婦女兒童心理疏導、代辦幫辦等多項綜合服務,為廣大群眾提供便捷、高效的“一站式”暖心服務。
隊伍建設上做“乘法”,治理社區用心。社區是社會治理的基本單元,要推動社區治理創新,最為重要的環節就是要加快推進社區隊伍建設。潼關縣按照“界定清晰、便于管理、集中包戶、全面覆蓋”的原則,統一設置基層治理網格,將主城區劃分一級網格40個,二級網格109個、三級網格269個,將支部建在網格上,打造網格黨支部標準化陣地,把服務延伸到群眾身邊,形成黨建帶動基層治理新面貌。制定完善網格黨支部工作職責、支部書記抓黨建履職“六個一”、支部議事等制度,逐步整合綜治、民政、信訪、應急管理等各類網格,強化網格黨支部基層治理核心職能。109個共駐共建單位按照“全覆蓋、不交叉”的原則,每名在職黨員干部包聯10-20戶,對城市社區進行無死角、全方位包聯,真正做到“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社區、難事不出街道”。
工作作風上做“除法”,立足崗位沉心。一線接地氣,基層轉作風。基層社區是聯系服務群眾的最前沿,把人民至上的立場落實到作風建設上,必須抓好基層作風建設。潼關縣實行機關企事業單位黨組織和在職黨員“雙報到”機制,3個城市社區、109個駐區單位組成“黨建聯盟”,以輪值主席制的形式召開黨建聯席會議17次,開展“網格e起來、文明進社區”“平安創建進萬家”等主題鮮明的志愿服務活動30余次。各社區落實黨群服務驛站坐班制度,全力打造專業優質便民的服務窗口,實行一崗AB制、多崗輪訓制,網格員、社區干部及支部黨員輪流坐班,聽取群眾訴求,整理需求清單,提供養老保險、醫療保險、水電費等代繳服務,開展高齡審驗、退役軍人優待證等代辦服務,同時強化社區工作人員的宗旨觀念和服務意識,致力于提供更精準化精細化全面化的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