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陽縣:探索“黨建+541”模式助力醫院“組團式”幫扶跑出加速度
2022年以來,紫陽縣搶抓“組團式”醫療幫扶機遇,堅持黨建引領,落實五項機制、突出四個重點、推動一項試點,借智借力、精準施策,不斷增強基層醫療機構“造血”功能,全縣基層群眾盡享組團幫扶豐碩成果,生命健康更有“醫”靠。
堅持黨建引領,凝聚幫扶共識。紫陽縣成立由縣委書記、縣長任組長,縣委、縣政府聯系分管領導任副組長的“組團式”幫扶工作協調小組。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嚴格落實黨委領導下的院長負責制,任命常州市第一人民醫院幫扶團隊隊長為紫陽縣人民醫院黨委副書記、院長,參與醫院行政管理、業務拓展和科室發展,用新思路、新理念引領醫院高質量發展。幫扶團隊6名超聲、心內等學科專家成立援紫臨時黨支部,在臨時黨支部帶領下,幫扶隊員牢記幫扶使命,采取教學查房、手術帶教等方式,積極參與優勢專科建設,“一對一”或“多對一”幫帶跟學人員,將個人力量與黨支部緊密結合,與醫院發展共榮辱,凝聚起強大幫扶合力。
強化五項機制,蓄聚幫扶動力。幫扶兩院探索建立“五個一”幫扶機制,即簽訂一份對口幫扶協議、請進來一批醫學專家、送出去一批臨床骨干、開展一批新技術新項目、對口援建一批重點科室,通過“院幫院”“科幫科”“師帶徒”“手把手”等方式,構建起一對一緊密型幫扶新模式,有效豐富幫扶工作內涵。兩院結對以來,院黨委班子成員多次互訪,形成從專家進駐、到技術進駐、再到理念進駐的幫扶目標,推動幫扶雙方合作交流更加深入廣泛。常州一院分四批選派22位專家來紫,幫扶專項資金1000萬元,對口援建醫院心內科、兒童保健門診、介入超聲、腫瘤門診等薄弱科室建設,持續鞏固胸痛、卒中、創傷等“五大中心”建設,幫扶工作不斷取得新成效。
共建四個重點,匯聚幫扶合力。幫扶兩院聚焦醫院管理、技術幫扶、人才培訓、遠程會診四個重點,有針對性地實施“靶向幫扶”,加快推動“輸血式”幫扶向“造血式”幫扶轉變。平移管理經驗。5名幫扶隊員擔任科室主任、副主任,從管理層面把省級三級醫院管理、專科建設、科研教學等先進經驗平移至縣人民醫院。強化技術幫扶。幫扶專家組以駐院的形式,扎實開展帶教、示教、坐診、查房、會診及專題講座,對紫陽醫院學科建設、科室管理和人才培養等方面實施“浸入式”幫扶,推動先進經驗和技術在紫陽落地生根,該院醫學影像、腫瘤、心血管等學科建設方面取得長足發展。狠抓人才培養。兩地建立雙向互通機制,積極打造“帶不走”的人才隊伍,紫陽縣人民醫院選派10余名臨床骨干醫師到常州一院進修學習,目前已“學成歸來”,正以更精湛的專業技能傾情守護群眾健康。實施遠程會診。常州一院向紫陽捐助價值10萬余元遠程會診設備,借助遠程醫療平臺,加強多學科溝通,通過會診、講座及現場示教等方式,全面提升紫陽醫療服務水平,縣域重大疾病患者就診率明顯提升。
依托醫共體建設,積聚創建能力。幫扶兩地將醫療“組團式”幫扶融入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試點,兩地專家協同發力,積極開展“專家下基層”活動,深入鎮衛生院開展培訓講座,指導鎮衛生院“優質服務基層行”能力達標創建和胸痛救治單元建設,取得明顯成效。2022年紫陽縣蒿坪鎮中心衛生院通過國家推薦標準驗收,高灘鎮、毛壩鎮等8家鎮衛生院通過基本標準驗收。高灘鎮、漢王鎮2家鎮衛生院通過基層胸痛救治單元達標驗收。醫共體建設試點有力推動縣鎮村醫療衛生人才一體化管理,實現了幫扶優質資源和人才的有效下沉。
相知無遠近,萬里尚為鄰。用心用情的“雙向奔赴”結出豐碩幫扶成果。2022年以來,紫陽縣人民醫院建成全縣首個介入導管室和標準化兒童生長發育門診,累計開展冠狀動脈造影術、心臟起搏器植入術、血栓取出術等微創介入手術220余例,開展該縣第一例甲狀腺細針穿刺以及第一例乳腺粗針活檢等新業務,拓展新技術35項,填補縣域醫療技術空白24項。隨著醫療人才“組團式”幫扶工作的深入開展,紫陽縣醫療服務機構的“醫院管理、診療服務、健康管理、人才隊伍建設”能力不斷提升,“造血式”的真幫實扶讓越來越多基層群眾享受到政策紅利,紫陽醫療衛生事業正以嶄新姿態駛入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