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雞市:用“四新工作法”推動新業態黨建提質增效
近年來,陜西省寶雞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業態新就業群體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聚焦“誰負責”“怎么建”“力量弱”“起作用”等問題,實施“四新工作法”,積極探索黨建引領新業態健康發展有效路徑。
聚力凝“新”,明確誰負責,新業態行業存在多頭管理、責任不清等情況,如何破解“誰負責”的難題?
健全完善兩新工委運行機制,調整網信、發改、交通等22個新業態行業監管部門為兩新工委成員單位,明確職責任務、壓實工作責任。依托行業監管部門成立11個市級行業黨委具體推動,構建“黨委統一領導、組織部門(兩新工委)牽頭抓總、行業監管部門縱向推動、園區商圈橫向拓展、街道社區兜底管理、企業黨組織具體負責”的黨建工作體系,縱橫聯動、條抓塊統、統籌推動。
研究制定全市新業態黨建工作指導意見,打造責任閉環。建立健全聯席會議、聯系調研、督促檢查、述職評議、績效考核等機制,部門、屬地、行業共同推進解決黨建工作和行業領域突出問題。梳理任務清單、責任清單和進度清單, 定期編發工作提醒、進展通報,交流經驗做法,項目化管理、紅黑榜晾曬、責任化落實。
多元聯“新”,解決怎么建。新業態群體職業流動性高、黨員占比低、組織程度低,如何破解“怎么建”的難題?
建立“雙線摸排”機制,充分發揮行業黨建和區域黨建“兩張網”作用,通過實地入戶走訪、數據比對等,精準掌握企業經營狀況、組織建設等底數,建立“五個清”黨建數據庫,掌握6.3萬名新就業群體勞動者及1200余個末端網點、城市驛站等相關信息。運用“引、找、建、暖、聚”五步法,采取單獨組建、行業聯建、區域共建等方式應建盡建,實現黨員同步聯系、黨的組織同步建立、黨的工作同步跟進。目前,全市已組建新業態黨組織58個、群團組織26個。
發揮新業態企業技術優勢,做好平臺接單人員入職信息登記、背景調查,實時更新黨員身份信息。開展“三找三亮”“雙培養三優先”活動,依托全市105個黨建指導站,670余名黨員全部納入管理。沿著能觸及新就業群體的工作鏈條和線下活動節點,加強聯系管理服務,讓黨員流動不流失。成立流動黨支部、網絡黨支部5個,依托街道社區探索建立網格黨支部2個。
提質育“新”,破解力量弱。新就業群體工作機會互聯網化、工作時間碎片化、學歷層次低、職業技能低,如何破解“力量弱”的問題?
外部選派與內部培育相結合,把黨性強、業務精、肯奉獻的黨員選任為黨組織書記,新業態企業黨組織書記和主要負責人“一肩挑”超過50%。建立黨務工作者人才庫,從新業態行業監管部門、屬地黨組織擇優選派213名黨員干部任黨建指導員,探索100名在職黨員干部、17名退二線科級領導擔任駐企聯絡服務專員,凝聚紅色力量、帶起“雁陣效應”。
依托黨校、非公黨建學院等線下平臺,加強對企業經營管理層的教育培訓。線上線下結合落實“三會一課”等組織生活制度。利用學習強國、寶雞先鋒等線上平臺開設“微黨校”,借助“智慧黨建云”直播“云黨課”,以微黨課強黨性、微交流凝合力。統籌人社部門、職業院校等培訓資源,開展技能培訓、學歷進修、創業指導等3000人次,為新業態企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人才支撐。
賦能促“新”,保障“起作用”。新業態新就業群體黨建工作要實現黨建“一顆棋”激活全局“一盤棋”,如何破解“起作用”難題?
推行“黨建入章”“雙向進入、交叉任職”,健全黨組織與管理層溝通協商等制度,加強行業規范,引導新業態企業合規健康發展。持續推動新業態、新就業群體融入基層“黨建圈”,500余名外賣騎手、快遞小哥通過“雙報到”線上程序到社區報到備案擔任志愿服務者。設立黨員先鋒崗、志愿隊等45個,形成“艱苦環境有黨員、關鍵崗位有黨員、應急時刻有黨員”良好氛圍。
邀請住建、民政等部門為新就業群體宣講政策法規,提供咨詢、義診等服務,全市打造身邊的“暖新”驛站352個。發放慰問金慰問品、組織子女參加青少年暑期成長訓練營、舉辦行業職業技能大賽……系列黨群活動有力提高了企業用工穩定性,也增強了從業人員的幸福感、獲得感和歸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