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武功縣認真學習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安排部署,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聚焦“三保障”和安全飲水指標,堅持五措并舉,突出“產業強農、人才助農、文化啟農、環境促農、組織興農”,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蓄勢賦能”。
因地制宜,實施產業強農。堅持長短產業結合,種植養殖并舉,因村制宜、因戶發展,大力實施“3+X”產業幫扶體系,有力確保各級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精準兌現落實。2023年,投入中省縣級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1765萬元,共計建設項目54個,扶持315戶脫貧戶及“三類人”發展獼猴桃、花椒、蘋果、設施蔬菜等特色種植業144.6畝,養殖奶山羊、生豬、家禽家畜等11927頭(只),扶持16個前期發展較好村和17個鄉村振興示范村的集體經濟發展適宜產業項目,拓寬增收渠道,鄉村振興基礎得到進一步夯實。
引育并舉,培養人才助農。堅持人才引進和人才培育并重,充分發揮高端人才引領作用,出臺了《武功縣高層次人才分級分類確認實施細則(試行)》《武功縣人才安居工程實施辦法(試行)》《武功縣優化人才服務激發創新創業活力若干措施(試行)》等政策,為46名縣管拔尖人才結對一個基層服務點,結對幫帶87人成為各領域中堅力量,通過開展技術指導、科技攻關、帶徒傳技等多項活動,以“1+2+N”新模式開展“傳幫帶”,累計開展“傳幫帶”指導70余次,送教活動8次,各類培訓班、講座20期。開展2023年“春風行動”暨就業援助月活動,提供工作崗位5700余個,推動了技術人才“家門口就業”,形成以才育才、以才引才的抱團效應,推動資金、人才回流農村,振興鄉村。
凝心鑄魂,推進文化潤農。定期深入全縣各鎮各村進行文化工作指導,及時解決存在問題,培育樹立先進典型,為鄉村振興工作提供精神動力。采取“市場運作,政府買單,群眾看戲”的方式實施“送戲下鄉”惠民演出。積極做好“講文明樹新風”公益廣告宣傳,制作移風易俗墻體畫公益廣告230余幅;在“文明武功”公眾號推出“美爆了我的村(鎮)”示范點風采專欄;隆重表彰首屆“武功好人”、第二屆道德模范、第十四屆“六十佳”模范89人,累計發放獎金40萬元;積極申創國家級文明村鎮7個,申創縣級文明村8個,文明創建工作推進有力、活動扎實、成效明顯。
綠色發展,改善環境促農。根據《咸陽市鄉村分類發展指引》要求,統籌考慮村莊類型及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工作,對縣域183個村莊類型進行了進一步優化。其中集聚提升類125個,城郊融合類46個,特色保護類12個,搬遷撤并類0個,確定2023年村莊規劃編制32個村莊。按照《武功縣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專項規劃(2019-2023)》要求推進農村生活污水工作。目前,全縣無黑臭水體,全縣16個水源井水質均滿足《地下水環境質量標準》(GB14848-93)中的Ⅲ類水質標準。同時,積極向省生態環境廳申請武功縣作為“十四五”期間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整縣推進試點縣,統籌推進全縣生態振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