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縣:“四個堅持”點燃鄉村振興強勁引擎

今年以來,隴縣緊緊圍繞創建國家鄉村振興示范縣目標定位,在黨建引領、人才保障、壯大產業、帶富群眾方面持續用力,著力將黨組織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轉化為鄉村振興的發展優勢,走出了一條黨組織有作為、群眾得實惠、集體增收入的黨建引領鄉村振興新路徑。

堅持黨建引領,把準方向強推進。大力推行“黨建+”模式,在產業鏈、供應鏈、創新鏈上優化黨組織設置,推動基層黨組織“上產業鏈、進合作社”,在奶山羊、香菇等產業鏈上建立黨組織12個,聚合310名黨員發展特色產業、壯大集體經濟、帶動群眾增收致富。創新開展“爭星奪旗”活動,推出鎮領導班子、村黨組織書記“擂臺賽”,通過擂臺比武、走村觀摩等形式互學互促、比拼爭先,點燃鄉村振興強勁引擎。

堅持人才保障,引育結合添活力。建立人才工作專項基金,推出“隴州英才卡”,創新“黨委拿編制、政府出政策、企業配資源”招才引智模式,聚焦奶山羊、蘋果、香菇、核桃、中蜂五大支柱產業鏈需求引進羊乳專家、果樹栽培研究員等高層次人才34名,搭建產業發展“人才智庫”。創新人才“組團式”精準服務模式,成立“山羊衛士”、“蘋果管家”、“香菇保姆”3支產業人才服務隊,先后提供技術服務80余次,開展技術培訓40次,著力培養一批懂技術、會經營、能帶動的“土專家”、“田秀才”,持續壯大人才支撐。

堅持壯大產業,龍頭引領樹品牌。緊扣全省農業特色產業“3+X”布局,建立“黨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依托奶山羊、蘋果、核桃、食用菌、中蜂、烤煙六大特色農業產業鏈,使龍頭企業和農業經營主體通過分戶生產、訂單收購,流轉土地、返租倒包,入股分紅、托管服務,互幫互助、抱團發展,分戶擴群、基地帶動等五種模式建立聯農帶農機制,把1.01萬戶農民嵌入產業鏈,實現增收致富。目前全縣奶山羊存欄51.2萬只,年產生鮮奶8.86萬噸,產值68億元,帶動農戶4861戶,戶均增收1667元,奶山羊成為名副其實的“拳頭產業”。

堅持帶富群眾,以點帶面促增收。探索出臺《村干部補貼與村集體經濟收益掛鉤管理辦法》,建立基本報酬+績效報酬“雙酬相濟”機制,緊扣產業帶動、資源開發、資產盤活、鄉村旅游、股份合作5種途徑,推動村集體經濟收益實現“最大化”,培育100萬元以上“示范村”6個,50萬元以上“經濟強村”18個。東風鎮下涼泉村建立良種培育推廣、種植托管服務、面粉生產銷售全鏈條產業體系,集體經濟收入突破140萬元,群眾分紅30余萬元。天成鎮關山村依托關山景區旅游資源,帶領150余戶群眾發展高端民宿、旅游產品銷售等旅游經濟,村集體經濟收益達120萬元,戶均增收1.5萬元,被評為省級鄉村旅游示范村,產業興、村莊美、農民富的振興之路越走越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