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關縣:以“三點”帶“三新” 繪就鄉村振興新圖景

潼關縣認真貫徹落實中省市抓黨建促鄉村振興決策部署,把黨的組織優勢轉化為推動鄉村振興的強大動能,著力提升村級組織“造血”功能。

以組織建設為著力點,持續煥發基層“新活力”。匯聚強大合力。建立縣委書記總指揮,分管縣級領導分項具體抓,鎮(街道)黨(工)委書記分區負責,村黨組織書記與第一書記“一線作戰”的抓黨建促鄉村振興責任體系,形成齊抓共管的幫扶工作合力。健全網格體系。實施“劃網定格”行動,劃分一級網格83個、二級454個、三級1036個,建立“支委包片、黨員聯戶”“小板凳黨群說事日”“五必訪、三必到”等制度,搭建黨群連心橋。推動提質增效。深入推進“大聚合強黨建”行動,積極構建“五化一體”黨建格局,通過抓優網格支部、實行月任務交辦、“主題黨日”活動、黨員星級積分管理等,推動基層黨組織全面進步、全面過硬。以隊伍建設為切入點,持續鍛造干事“新本領”。建強“頭雁隊伍”。建立鎮村黨組織書記抓黨建履職“六個一”清單;依托鎮街黨校實行“一月一主題”干部業務能力提升和“一月一夜校”干部政治素質培訓;舉辦村黨組織書記擂臺賽講和季度觀摩活動,讓農村基層黨組織書記既“掛帥”又“出征”。發揮“先鋒作用”。實行“7+X”模式開展1號“主題黨日”活動,嚴格認定農村黨員分類,實行“四式”管理。扎實開展黨員亮身份、承諾踐諾活動,創建240個黨員示范崗、120個責任區,評選黨員中心戶1200余戶。

注入“人才活水”。建立5個人才工作聯絡站、273名“田秀才”信息庫,舉辦人才助力鄉村振興專題培訓班。實施“雁歸工程”,吸引省級高級職業農民王碩、電商新農人劉媛等高素質青年人才回鄉創業。配強“振興幫手”。選派111名駐村干部和6名選調生到鄉村振興一線經風雨、壯筋骨。組建“紅色助力團”,下設5個功能小組,助推集體經濟發展壯大。

以產業發展為主攻點,持續激發振興“新動能”。抓頂層設計。加快構建“3+N”綠色現代產業體系,緊扣軟籽石榴、設施農業、鄉村旅游等特色產業,加大資金投入,村集體經濟穩步發展。抓主體培育。召開2023年潼關肉夾饃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年產值10億元,帶動就業10萬余人;發展軟籽石榴4.48萬畝,年產值達1.2億元;成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28個,建成規模養殖場27個,為鄉村產業振興注入強勁活力。抓示范引領。秦王寨社區“黨組織+”模式,打造“一個支部、一張名片”,年收益達532萬元,幫助100余名群眾實現“家門口就業”;寺角營村“村企聯建”模式,大力發展“一園四產”,年收益達145萬元,89戶脫貧戶有了穩定收入;留翎村“資源喚醒”模式,做好山泉水文章,年收入增加25萬元以上。潼關縣“十村同建”模式列為全國典型案例。目前,全縣28個村(社區)集體經濟收益20萬元以上達到14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