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來,鳳縣堅持把發展壯大新型村級集體經濟作為增強基層黨組織組織力、推動鄉村振興、帶領群眾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充分發揮縣委抓黨建促鄉村振興領導小組協調合力推進作用,探索“整鎮推進、整縣提升”集體經濟發展模式,通過全盤謀劃、全域提升,切實推動新型村級集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構建“整鎮推進”發展體系。著力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構建“縣—鎮—村”三級聯動促集體經濟發展機制。研究制定《關于支持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具體措施》、《鳳縣三聯共建整鎮推進整縣提升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實施方案》,鎮村黨組織制定農村集體經濟三年發展規劃,“一村一策”為集體經濟發展把脈定向。鎮黨委發揮統攬全局、協調各方的資源優勢,采取“黨委領著支部干”的方式,以“整鎮”為作戰單元,平木鎮通過財政項目、聯建企業扶持、吸納社會資本、村集體自主投入等方式整合“整鎮推進”項目資金1338萬元。支部握指成拳,改變以往“東一榔頭,西一棒槌”的“點狀”發展模式,組織同類型產業項目捆綁在一起、同類型資源稟賦的村社聯合在一起、同類型的技術人才匯聚在一起,帶動抱團發展。同步建立新型農村集體經濟評估機制,將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情況納入鄉村振興戰略實績考核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后評估內容,評估結果與下年度涉農項目安排掛鉤,確保村集體和群眾“兩個收入”穩步增加。
厚植“整鎮推進”發展基礎。“整鎮推進”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產業是基礎。縣委實行縣級領導包抓、部門幫扶制度,對村集體經濟收益10萬元以下的薄弱村分別明確1名縣級領導包聯、1名鎮黨政正職包抓,納入領導干部“深入鄉村振興一線”內容。各鎮黨委成立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服務中心,立足“1+N”產業布局,引導各村圍繞花椒、林麝、蘋果、中藥材、食用菌等種養殖產業,著眼補鏈、強鏈、延鏈,包裝推介項目,打造拳頭產品,形成特色品牌,擴大規模效應。各村黨組織利用集體土地、閑置場地、舊村委會等集體資源以及優美的自然風光,招引優質社會資本,拓展特色民宿、休閑觀光、農事體驗、特色餐飲為一體的農文旅融合發展新路徑,實現產業“接二連三”、效益倍增。
培育“整鎮推進”發展動能。將抓黨建促鄉村振興作為各級黨組織的政治責任,持續深化“三聯共建”機制。村社聯建,由村級黨組織主導,將涉及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各類主體集中起來成立聯合黨組織,推動有能力的村黨支部書記擔任集體經濟負責人,實現黨組織引領村集體經濟發展全覆蓋。著眼解決“經營主體不明晰”的問題,明確了村集體經濟合作社作為經營主體,抓產業、闖市場,村“兩委”抓治理、謀發展。村村聯建,由鎮黨委引導,依托鎮集體經濟發展服務中心,通過產業聯合、項目聯建、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方式,在不改變原有行政劃分和自治主體情況下,推動村村抱團發展,實現產業規模集聚。著眼解決“資源配置不均衡”的問題,推動“大村帶小村、強村帶弱村、富村帶窮村”,將過去各村單打獨斗轉變為全鎮組團發力,實現整鎮推進。村企聯建,由縣委統籌,依托“萬企興萬村”行動,探索建立了“三聯五幫六帶”的村企聯建模式,為縣域內66戶企業與66個村牽線聯姻,將企業的技術、人才、管理、資本等要素注入鄉村,將鄉村資產、資源、生態、文化等要素融入企業。著眼解決“內生動力不足”的問題,2023年實施聯建項目287個,落實社會總投資1.25億元,是財政資金投入的3倍,實現了強村富民惠企“三贏”,推動集體經濟整縣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