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市:高質量推進遠程教育學用轉化
立秋,是“四立”之一,表示秋季的開始,是果實開始成熟的季節。延安是世界蘋果優生區,全市331萬畝蘋果能否喜獲豐收,是80萬果農最為關切的頭等大事。為滿足群眾愿望,延安市遠程中心在立秋日到來之前,邀請市果業中心專家劉光東,通過延安黨建視訊系統,面向全市果農深入講解“蘋果園秋季管理技術”。2000多個終端站點,一個多小時的課程,吸引了廣大果農觀看和好評。
今年以來,延安市深入貫徹落實全省遠程教育學用工作提升年活動各項要求,緊盯“黨員干部受教育,農民群眾得實惠”的目標要求,按照“打造一批學用結合示范基地,建強一支專家服務團隊,開展一系列學用轉化實踐”的思路,著力加強學用轉化工作,不斷擴大遠程教育富民效應。
筑牢基礎,讓學用轉化在示范基地展開。“以前打造示范村,是怎么學如何干的問題。現在,我們考慮的是怎樣利用‘云直播’‘大講堂’‘專家服務團’等手段,把遠程教育優勢和海量資源轉化為服務本村發展動能的問題。”安塞區招安鎮黨委副書記武曉飛如是說。今年以來,延安市把加強“學用結合示范基地”建設水平作為提升學用轉化的重要手段,緊密結合“紅色美麗村莊”建設、“黨建標準化示范村”建設、“鄉村振興示范村”建設和鄉風文明建設、主導產業發展、新興產業培育,重點打造了以楊家嶺中央組織部舊址、瓦窯堡會議舊址、金湯村劉志丹故居等為代表的一批黨史黨性教育基地,以寶塔區溫家溝設施農業產業園、洛川縣京兆村蘋果產業園、吳起縣周關村食用菌產業園為代表的一批產業技能示范培訓基地,甘泉縣橋鎮村“九平調解室”、富縣馬坊村“兩說一聯”示范村為代表的人民調解示范基地,形成了黨史教育、理論培訓、產業發展和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等多元互補工作局面。目前,市縣兩級遠程教育學用結合示范基地達到全覆蓋,年底前將實現鄉鎮(街道)全覆蓋。
建強隊伍,讓服務效益在基層一線釋放。延安市重點依托人才辦、科協、科技局、農業農村局、司法局等部門單位專業人才、專職隊伍,廣泛吸納“土專家”“田秀才”,合力打造面向基層的遠程教育專家服務團,通過“線上+線下”的方式,不斷增強教育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提起專家服務團,寶塔區萬花山鎮碾莊村賀衛星感觸頗深“發現弓棚西紅柿葉片發黃的問題,我給區遠教專家服務團隊的田老師打電話請教,到了第二天就好轉了”。以該村為例,碾莊村圍繞山地蘋果、黑毛豬養殖、蔬菜種植等特色產業,組建12人本土人才專家服務團,通過“問診”和“坐診”,為村民發展致富保駕護航。截至目前,市縣兩級共同組建了由300余人組成的遠程教育專家服務團,他們在終端站點、學用基地和工作崗位,通過現場教學、專題輔導、個別指導和網絡直播等形式,充分釋放服務黨員、服務群眾、服務產業發展的活力和能力,切實做到零距離、接地氣,確保了專業服務到基層,學用轉化到基層。
創新載體,讓優質資源在全市范圍共享。“我們洛川蘋果產業起步早、優勢大,但之前因缺乏手段,好的經驗做法推廣范圍極窄,現在定期舉辦‘云直播’和‘大講堂’,全市都能學到我們的技術和經驗。”洛川縣京兆村第一書記呂會剛自信地說。2022年,全市《防雹網搭建》《果花防凍技術》2期遠程教育“云直播”就放在了該村蘋果產業示范園,特別是《防雹網搭建》直播課程結束不久,全市就遭受了較大規模雹災,廣大果農們根據直播課所學知識,最大限度地減輕了災害帶來的不利影響。自延安黨建視訊系統建成以來,全市遠程教育工作內涵和外延不斷擴大,依托該系統舉辦的遠程教育“云直播”已成為最具代表性的生動實踐。截至目前,共舉辦大棚菜根線蟲病、白粉病防治,蘋果春季管理和蘋果花期管理等內容的遠程教育“云直播”35期,受益群眾超過100萬人次。今年以來,市級層面通過黨建視訊系統召開“富硒食品與高質量發展培訓會”“養老保險和社保卡政策解讀”“雪后蘋果花保護”“春季大棚蔬菜管理”“蘋果園秋季管理技術”5期云直播,真正實現把優質資源掛在網上、傳在云端,全面共享、經驗互通。同時,與鄉村振興局、農廣校聯合,將直播課程和現場課制作形成鄉村振興“大講堂”50期,作為“固定學習日”和群眾自學的重要補充上傳至遠程教育平臺,黨員干部群眾可根據學習興趣和實際需要進行點播學習。
延安市將學用結合示范基地、遠程教育專家服務團、遠程教育“云直播”充分結合,把黨性教育放在紅色舊址、把科技培訓放到田間地頭、把矛盾調解放在家庭院落、把優質課件推至云端共享,形成“線上線下相結合、理論實踐相配套”的教育閉環,以務實舉措推動學用轉化工作整體提升全面過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