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干部,處在農村工作第一線。是黨在基層的“代言人”,鄉村振興的“領路人”,農民群眾的“大管家”。
高陵區堅持黨建引領,把推動鄉村振興作為培養鍛煉干部的“磨刀石”,打造了一支政治過硬、能力過硬的鄉村振興“尖兵”,鄉村振興“春色滿園”新畫卷徐徐展開。
鄉村振興路上的追夢者。在張卜街道,有這樣一位“領路人”,他就是張家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程軍。依托“三變改革”,程軍積極探索宅基地和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模式,盤活農民和集體承包地、建設用地、未利用地等資產資源,與社會資本合作,打造源田夢工場項目,實現了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村民變股民,村集體經濟實現了跨越式發展。2022年底,張家村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達到2.3萬元,村總資產3467.13萬元,股份經濟聯合社收入160萬元,成員分紅150萬元。張家村已成為遠近聞名的示范村,也成為了高陵區的富裕村、文明村。
鄉村振興路上的“務本”人。通遠街道東張市村“一肩挑”干部岳敏,扎扎實實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謀發展,使這個曾經的“十里爛張市”成功蛻變為班子穩、人心齊、村民安居樂業的樣板村。岳敏從統一村“兩委”班子思想入手,凝聚共識,有效提升村“兩委”班子的凝聚力、戰斗力。以人居環境整治破題,帶領干部群眾修繕道路、鋪設污水管網、種植花草樹木,推動鄉村面貌不斷向好。同時,建設東張市村觀光采摘園種植高品質草莓,籌建高陵區設施蔬菜殘葉瓜蔓利用項目,建設高“幸”食堂,一件件實事、好事,讓岳敏成為十里八鄉的能人。
鄉村振興路上的“先行者”。廟西村的新面貌,離不開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李建康的傾心付出。通過入戶走訪調研,與村黨員代表、鄉賢能人、村“兩委”班子等一同探討,李健康制定了“四強一興”振興計劃,先后建成村史館、農耕館,村史館成功躋身全省第四批社區博物館;建成紅色驛站便民超市,每年增加集體經濟收益10萬元;由村黨支部牽頭成立紅鑫橋汽車運輸有限公司,統一運營管理全村運輸車輛,每年為村集體經濟增收20萬元;建設集生態觀光、農耕體驗研學、農家樂為一體的農業生態園,推動農文旅一體化發展。今年8月,“文化賦能鄉村振興主題活動暨廟西村傳統文化示范村”揭牌儀式在廟西村舉行。
近年來,高陵區聚焦振興“選賢人”,持續實施“領頭雁”培育工程,每年開展抓黨建促鄉村振興培訓,通過“走出去+請進來”“理論學習+實地見學”等,對村干部進行培訓。同時全面落實村干部職業化“1+5”補貼待遇,將村級辦公經費提高到10萬元每年。扎實落實“萬千行動”,把人力物力財力向鄉村一線傾斜,讓干部人才在鄉村一線建功立業。同時,對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先進村、優秀駐村干部、滿意度靠前村等進行表彰獎勵,激發干事創業動能。
截至2022年底,高陵區村集體總資產達9億多元,86個村集體經濟收益總額達4947.97萬元,分紅總額3586.55萬元,穩定分紅村數達30個,人均分紅最高56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