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六屆)全國人才工作創新案例評選揭曉
今年以來,為更好地展示各地區各部門各單位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做好新時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積極推進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實施的新探索新經驗新成果,中國人才雜志社舉辦了“2023年(第六屆)全國人才工作創新案例征集評選活動”。
活動得到了各地組織人社部門、廣大企事業單位的積極響應,至截稿時,共收到全國2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來稿近1900篇。經嚴格評選,評出組織獎12個、最佳案例30篇、優秀案例90篇。
希望各獲獎單位再接再厲,繼續推進人才工作改革創新;希望各地各部門通過此次活動加強交流,相互借鑒,共同提高,為深入推進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實施作出更大貢獻。
2023年(第六屆)全國人才工作創新案例
評選獲獎名單
(排名不分先后)
一、組織獎(12個)
黑龍江省委組織部
江蘇省委組織部
浙江省委組織部
安徽省委組織部
福建省委組織部
江西省委組織部
山東省委組織部
河南省委組織部
湖北省委組織部
重慶市委組織部
四川省委組織部
陜西省委組織部
二、最佳案例獎(30篇)
1.北京市人力資源研究中心、北京人才發展戰略研究院《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北京探索》
2. 天津市武清區委組織部《深化校地人才合作 引領地方加速發展》
3. 山西省陽泉市委組織部《向人才存量要發展質量 育用聯動破解中小城市人才發展困境》
4. 內蒙古包頭市委組織部《中高一體 校企融合——包頭市探索高技能人才培養新途徑》
5. 遼寧省丹東市委組織部《實施“青年人才引進計劃” 集聚振興發展優秀人才》
6. 黑龍江省雞西市委組織部《實施雙鏈驅動 促進產才融合 全力為現代化產業發展提供人才支撐——雞西市建設煤城人才支撐轉型先導區的探索與實踐》
7. 上海市閔行區委組織部《聚焦產才融合 把人才“關鍵變量”轉化為產業高質量發展“最大增量”》
8. 江蘇省委組織部《增人才創新動能 強企業發展信心——江蘇人才金融全面升級為營造創新創業良好生態加碼》
9. 江蘇省蘇州市委組織部《從“小種子”到“城市創新叢林” ——蘇州人才“四鏈”融合的探索路徑》
10.江蘇省鎮江市委組織部《組建人才攻關聯合體 突破“卡脖子”技術 賦能產業發展》
11.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委組織部《打造“浙里工程師”數字化平臺引領產業高質量發展》
12. 浙江省舟山市委組織部《構建自貿試驗區人才“四維”評價新體系》
13. 安徽省委組織部《主動融入 互惠共享 推動長三角人才智力交流合作取得實效》
14. 福建省福州市委組織部《打響“好年華 聚福州”人才品牌 加快打造人才薈萃之城》
15. 江西省萍鄉市湘東區委組織部《打造“工業發展科研中心” 助推“中國工業陶瓷之都”轉型升級》
16.山東省德州市委組織部《實施“北接南融”專項行動 推進德州特色區域性人才集聚高地建設》
17. 河南省委組織部《實施科技特派員“五個一”工程 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賦能添智》
18. 湖北省十堰市委組織部《構建工程人才培養體系 培養大批工程師》
19. 湖南省岳麓山大學科技城管理委員會《搭建校企合作平臺 助力人才引育匯聚》
20. 廣東省廣州市委組織部《錨定三方協同 推進規劃銜接 匯聚高地建設合力》
21. 廣東省東莞市委組織部《發行首支人才主題知識產權證券化產品 助力科技企業實現“知產”向“資產”轉化》
22. 廣西賀州市委組織部《打造“人才超市”激發鄉村振興新動能》
23. 重慶市江津區委組織部《打通產才融合壁壘 賦能產業創新發展——重慶江津區實施“科技副總”進企業專項的實踐探索》
24.重慶市西部科學城、重慶高新區黨工委黨群工作部《探索人才雙向離岸創新創業新機制》
25. 四川省南充市委組織部《聯盟搭臺“唱戲” 智匯鄉村“一線”——南充市組建“1+17”人才發展聯盟賦能鄉村振興》
26. 貴州省貴陽國家高新區《“外引+內聯”擴大人才融合發展“朋友圈”——破解西部開發區人才引育用困局》
27. 云南省昆明高新區黨群工作部《充分發揮“四鏈”融合新優勢 著力開辟人才賦能高質量發展新路徑》
28. 陜西省西咸新區黨工委人才辦《著力探索校招共用“三池一機制”建設 打造秦創原總窗口四鏈融合新模式》
29.甘肅省委組織部《授權松綁增活力 改革賦能強支撐——甘肅出臺50條人才發展“授權松綁”政策清單》
30. 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創新實施“青年拔尖計劃” 貫通大飛機卓越工程師培養鏈條——中國商飛公司創新人才引進、培養和使用機制案例》
三、優秀案例(90篇)
1. 河北省秦皇島市委組織部《產才融合助力“旅游N+”產業步入發展快車道》
2. 河北省滄州市委組織部《堅持人才引領驅動 加快建設新時代人才強市》
3.山西省晉中市委組織部《人才歸故里 群賢興家鄉——晉中市實施鄉村振興“歸雁工程”暢通鄉賢反哺家鄉通道》
4. 山西省平遙縣委組織部《激發人才創新活力 打造人才集聚高地——平遙縣名師工作室紀實》
5. 內蒙古呼和浩特市委組織部《建設北疆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的探索與實踐》
6.內蒙古呼倫貝爾市委組織部《高質量實施“十個一人才計劃”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
7.內蒙古赤峰市委組織部《“人才飛地”促“五鏈融合” 激活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8.吉林省松原市委組織部《打造“人才之家·項目專班”為集聚產業振興發展蓄勢賦能——松原市大力推進產才融合的創新實踐》
9.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南崗區委組織部《聚焦地校合作 構建人才高地》
10.黑龍江省佳木斯市委組織部《“立”“破”并舉 邊陲小城由“人才外流”邁向“人才領航”的探索與實踐》
11. 黑龍江省大慶市委組織部《優化“政企校”人才發展“生態圈” 聚力打造人才創新發展新高地》
12. 上海市虹口區委組織部《構建“1+3+N”服務網絡 營造高品質人才生態》
13. 江蘇省無錫太湖灣高校創新創業促進會《振興校友經濟 創新人才集聚——無錫太湖灣高校創新創業促進會運營實踐》
14. 江蘇省邳州市委組織部《人才引領邳州半導體產業“無中生有”》
15. 江蘇省昆山市委組織部《關于推進人才工作現代化的實踐案例》
16. 江蘇省鹽城市委組織部《創設企業人才活力指數 助推企業用人主體發揮作用》
17.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委組織部《“一把手”工程激活人才高質發展“新”能量 ——江都區創新實施人才工作“局長項目”“鎮長工程”》
18.江蘇省宿遷市委組織部《構建駐點招才新體系 打造精準引智新模式——宿遷實施“深耕行動”的探索與實踐》
19.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區委組織部《以“人才共富協同體”推動創新資源跨地區共享共建》
20. 浙江省建德市委組織部《“三式”引育農創客打造“兩個先行”鄉村示范》
21. 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委組織部《打造人才“微共體”破解發展大難題》
22. 浙江省湖州市委組織部《開出“才聚基層”班車 點燃共同富裕“人才引擎”》
23. 浙江省嘉興市委組織部《建設人才服務體系 打造長三角最優人才生態市》
24. 浙江省蘭溪市委組織部《一根小杠桿 撬動新活力——蘭溪市發揮“鄉賢人才基金”作用夯實教育衛健人才隊伍》
25. 安徽省淮北市委組織部《聚才留才促發展 育才用才添動力——淮北實施高層次人才儲備金制度破解中小城市人才流失難題實踐案例》
26. 安徽省阜陽市委組織部《走出新時代技能人才培養新路》
27.安徽省淮南市委組織部《“農業大托管人才智庫”為鄉村振興提供智力支撐》
28.安徽省滁州市委組織部《強化人才對接互融積極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
29.安徽省馬鞍山市委組織部《實施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 持續創優城市人才發展生態》
30. 安徽省蕪湖市人才發展集團《堅持問題導向 聚焦靶向發力 傾力打造區域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
31.安徽省宣城市委組織部《構建人才一體格局 筑牢協同發展高地》
32. 福建省福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優化創新創業發展人才生態圈 突破機制障礙釋放人才活力——福州留學回國人員創業孵化模式的探索與創新》
33. 福建省廈門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市場化運作產教融合基地 賦能園區數字化人才培養》
34. 福建省晉江市委組織部《福建晉江人力資本公司:國有人才集團的縣域實踐》
35. 福建省莆田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一張圖”繪制人才鏈和產業鏈精準融合新路徑》
36. 福建省南平市委人才辦《加強校地合作做活人才文章》
37.福建省龍巖市委組織部《創新對口合作機制 凝心聚力打造區域人才發展生態》
38. 江西省九江市委人才辦《以“五變”為抓手打造“一站式”人才服務云平臺》
39. 江西省景德鎮市委組織部《支持“景漂”人才創新創業工作新模式》
40. 江西省贛州市章貢區委組織部《“院校+政府+企業”合作引才 實現人才與產業雙向奔赴》
41. 江西省宜春市委組織部《打出“組合拳” 推動內陸三線城市引才工作破局出圈——宜春市破解引才瓶頸探索與實踐》
42. 江西省上饒市信州區委組織部《量化探索數字人才發展密碼——信州區創新實施數字“新藍海”人才引育工程》
43. 江西省撫州市委組織部《創新城市人才下鄉“1+N”模式 走出鄉村振興人才支持新路徑》
44.山東省青島市委組織部《創建“黨管人才·人才向黨”品牌 持續把優秀人才集聚到黨和人民事業中》
45. 山東省淄博市張店區委組織部《推進“三園協同創新”構建校城融合發展共同體》
46. 山東省煙臺市委組織部《實施青年人才“百千萬”集聚計劃 打造青年發展友好型城市煙臺樣板》
47. 山東省青州市委組織部《探索建立“雙三級”“1+X”工匠人才建設體系 打造工匠技能人才成長“快車道”》
48.山東省諸城市委組織部《以“四重”促“四心”——諸城市民營企業家人才隊伍建設創新實踐》
49. 山東省壽光市委組織部《實施“賈思勰·新農人行動”打造農業人才社會化服務新高地》
50. 山東省安丘市委組織部《精準鏈接教育、科技、人才 構建校地攜手發展新格局》
51.山東省濰坊市濱海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人才辦《打造人才“引育用留”新樣態 激活“魅力海濱城市”強引擎》
52. 山東省嘉祥縣委組織部《實施“四個一”行動蓄智聚才 打造大豆種業“中國芯”》
53. 河南省鶴壁市委組織部《創新探索人才服務市場化“鶴壁模式”》
54. 河南省洛陽市委組織部、洛陽市科學技術局《設立人才專項基金 以科技金融“組合拳”為人才創新創業賦能添力》
55. 河南省安陽市委組織部《盤活人才編制 招才引智興安》
56. 河南省新鄉市委組織部《發揮科教資源優勢 打造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57. 河南省濮陽市委組織部《企業人才服務團助推企業發展》
58. 湖北省人才事業發展中心《傾力打造“千百咖啡”經典品牌 做優湖北人才服務良好生態》
59.湖北省黃石市委人才辦《實施“高層次人才校企共享計劃” 破解產業人才引留難題》
60.湖北省鄂州市委組織部《建立“人才服務聯盟” 合力提升人才服務質效》
61. 湖南省長沙縣委組織部《堅持人才特派 擦亮科技特色 做好“特”字文章----長沙縣科技特派員工作的實踐與創新》
62. 湖南省永州市委組織部《為奮力打造先進制造業高地提供堅強人才支撐》
63. 湖南省婁底市委人才辦《凝心聚力 “硬核”推動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
64. 廣東省東莞市委組織部《鑄大國重器 聚戰略科技人才》
65.廣東省江門市人才工作局《立足發展大勢 融入灣區大潮——江門市錨定“四個聚焦” 扎實推進粵港澳大灣區高水平人才高地建設》
66.廣東省肇慶市高要區委組織部《以“人才工作書記項目”破解鄉村振興人才匱乏難題》
67.廣東省潮州市委組織部《以一體化布局健全黨管人才工作組織架構》
68.廣西南寧市委組織部《探索市校合作新模式 激發產教融合新活力——南寧市建設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南寧研究院助力中國—東盟跨境產業融合發展》
69.重慶市南岸區委組織部《深挖細選挑好人才 激發大干實干創業熱情》
70.重慶市北碚區委組織部《探索產才融合發展新模式 打造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卓越工程師半島》
71.重慶市大足區委組織部《聚焦大足石刻保護研究傳承利用 加強文化人才隊伍系統化建設》
72.重慶市銅梁區委組織部《建立多元化人才評價機制 激發人才活力 助推產業高質量發展》
73.四川省成都市委組織部《校院企地攜手構建城市“人才發展共同體”》
74.四川省攀枝花市委組織部《新型舉國體制下的“人才興攀”實踐》
75.四川省廣漢市委組織部《寫好人才大文章 助力文物放光彩》
76.四川省廣元市委組織部《“周末工程師”柔性引才的實踐探索》
77.四川省達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防范職業培訓風險 鍛造技能人才隊伍——達州創新探索職業培訓“管辦分離”新模式》
78.貴州省習水縣委組織部《“一村一名職業經理人”工程助力鄉村振興》
79.貴州省銅仁市委人才辦 、銅仁市科學技術局《創新“三模式” 助推產學研深度融合》
80.貴州省凱里市委組織部《創新探索“鄉賢”人才管理模式助推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
81.貴州省獨山縣委組織部《“才涌百泉”計劃撬動產業轉移示范區建設》
82.云南省玉溪市委組織部《持續創新優化產業人才評價體系》
83.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黨委組織部《小杠桿撬動大資源——大理州深化“大院大所大校大企”合作實踐創新案例》
84.陜西省咸陽市委組織部《選聘“科技大使” 暢通人才科技合作之路》
85.陜西省神木市委組織部《精心打造“人才飛地” 激發人才創新動力源》
86.甘肅省張掖市委組織部《實施“一產業一人才計劃” 探索產才融合新模式》
87.甘肅省隴南市委組織部《實施“六個一”人才鏈賦能產業鏈工程》
88.寧夏銀川市委人才工作局《“三個抓手”為鄉村振興注入人才動能》
89.湖南省委宣傳部《探尋新型傳媒企業“人才興企”的破圈密碼》
90.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以“4+”模式推進新型青年技術技能人才培育 打造能源央企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