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泉縣:“四項舉措”強化黨建引領社區治理
今年以來,甘泉縣深入貫徹落實省市關于城市基層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新要求,緊扣“四大提升行動、三大攻堅計劃”目標任務,以“四項舉措”為抓手,在組織體系建設、優化基層網格設置、健全服務功能、打造品牌特色上持續發力,不斷推動黨建引領社區治理提質增效。
建強組織體系,筑牢治理“一盤棋”。堅持高位推進,成立由縣委書記任組長的城市基層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領導小組,印發《深化城市基層黨建引領基層治理三十條措施(試行)的實施方案》,健全完善城市基層治理黨建聯席會議、縣委常委班子成員包聯社區制度,全面落實“街道吹哨、部門報到”工作機制,通過召開聯席會、分析研判會等形式,強化條塊結合、部門協同,夯實部門和行業單位參與基層治理工作的責任。建立“街道黨委—社區黨支部—樓棟黨小組—黨員中心戶”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四級組織體系,全縣9個社區黨支部,101個居民小區,156個單元樓,累計建立黨小組17個,設立黨員中心戶482戶,創建物業黨建聯建示范點4個,消除“三無小區”67個,把黨的工作向基層延伸、在“末端”落實,不斷提升基層治理效能。
優化基層網格,織密治理“一張網”。按照統一劃分、統一編碼、統一管理的要求和原則,優化整合政法、民政、信訪、應急等各類資源網格,有效縮短服務半徑,全面加強“全科網格”建設,重新編碼劃分63個網格,確定30名網格長、63名網格員、樓棟長87人,形成全天候網格員隊伍。堅持“黨建+網格”,建立“社區黨組織—網格黨支部—黨員中心戶”的組織體系,累計建立網格黨小組17個,確定黨員中心戶482戶,明確網格員開展政策法規宣傳、收集居民群眾社情民意信息、開展各類巡查、排查化解矛盾糾紛、解決居民急難愁盼問等工作職責,做到責任到底到邊、無縫對接,真正做到“人在網中走、事在格中辦、辦好格中事”。今年以來,累計收集群眾關心關注事項81余件,排除痛點難點堵點問題57余件。
健全服務功能,繪好治理“同心圓”。推出“1360”基層治理工作機制,以“三在”融合、“六微”聯動為抓手,推動社區治理重心下移、服務觸角下延,依托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優化各類功能區設置,建成閱覽室、舞蹈室、日間照料室、康復室等各類活動室20余個。在社區建起“樊九平式”調解室和居民議事廳,實行“調解+議事”模式,快速有效解決鄰里糾紛和居民訴求,累計調處矛盾糾紛1200余件,解決供水用電、車輛停放、物業矛盾等各類訴求980多個。推行“群眾點單、支部派單、黨員接單”三單服務模式,持續深化“雙報到”工作機制,全縣145個機關企事業單位黨組織、2400多名黨員干部深入居民小區開展政策宣傳、醫療義診、文明建設、環境整治等共建共駐活動100余次,形成“工作在單位、服務在社區、奉獻雙崗位”的良好局面。積極開展社區“1年10件實事”活動,通過廣泛征集民意,聚焦基層治理、基本民生、就業培訓等領域,切實解決居民群眾最關心、最急需解決的問題,今年以來,累計征求實事90件,已解決實事硬事45件。
打造品牌特色,激活治理“新引擎”。按照“一社區一品牌”工作要求,積極探索創新工作載體,打造太皇山社區“歸屬黨建”、北關社區“聯親式黨建”、東臺區“朝陽黨建”、南關社區“彩虹黨建”等品牌,為基層治理提質增效。美水街道提出“1314”工作法,探索“紅管家”物業品牌,通過“樓道議事角、院落議事會、社區議事室”三級議事協商平臺,傾聽群眾意見,把“由我說了算”變為“大家商量著辦”,用好一個“小點子”,不斷激活社區治理“大能量”。在太皇山社區打造了全縣首個新業態新就業群體“驛家親”紅色驛站,將黨務、政務、生活服務功能集于一體,設置休息區、共享區、讀書角、服務站等區域,吸引130余名新就業群體駐足歇腳,讓其在工作之余有了休憩的空間,進一步增強了新業態新就業群體對黨組織的認同感和歸屬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