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龍縣:鑄魂提能強基固本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

陜西先鋒網

近年來,黃龍縣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黨的建設的重要思想,堅定擁護“兩個確立”、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全面落實省委、市委部署要求,創新推行“五級聯動”機制,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使黨的組織優勢組織力量得到充分彰顯,以高質量黨建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政治引領和組織保證。

聚焦共同富裕,在抓黨建促振興中不斷增強“兩個功能”。緊盯強化基層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把每個黨支部打造成為實現黨的領導的堅強戰斗堡壘,推動重心下移,資源下沉,力促基層黨建與產業發展深度融合。一是堅持黨建引領、產業為基。統籌強縣和富民,立足黃龍資源稟賦,將全縣7個鄉鎮劃分為生態旅游和生態農業兩條產業帶,把黨小組建在產業鏈上,吸納優秀黨小組成員,帶動培育產業大戶633戶,新增經營主體116個,村級黨組織領辦專業合作社47個。二是堅持因地制宜、增收為重。圍繞生態旅游產業鏈,白馬灘鎮成立招商引資、項目建設、旅游服務特色黨小組,黨小組成員聯村包戶到人,大力發展依山經濟、沿河經濟、庭院經濟,建成旅游研學基地,帶動群眾戶均年增收2萬元以上,村集體經濟年收入突破60萬元,同比增長48%;圍繞生態農業產業鏈,三岔鎮成立核桃、蘋果加工、銷售服務黨小組,黨小組成員一對一服務指導,村集體經濟年收入100萬元,較去年翻了一番。三是堅持固本培元、人才為要。用系統思維謀劃推進工作,實施村級黨組織“分類推進、整體提升”三年行動,建強基層黨組織,推動村村過硬、整鄉推進、整縣提升;強化人才工作站建設,引進農業專家5名,用活當地人才,選派20名退出領導崗位的老干部擔任鄉村振興指導員,建設一支符合地方產業發展的人才隊伍,形成以事留人、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濃厚氛圍;實施干部素質能力提升工程,定期開展專題培訓,制定績效考核管理辦法,著力打造一支政治過硬、本領過硬、作風過硬的鄉村振興干部隊伍。

聚焦基層治理,在夯基礎優服務中更好發揮“兩個作用”。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學習借鑒新時代“楓橋經驗”“浦江經驗”,全面推進“一領四化”平臺建設,構建“三治融合”基層治理體系。一是“一網通管”優服務。科學設置338個基層治理網格,把黨小組建在網格上,配強黨小組成員,實行“分戶施策、分級交辦”,建立需求對接、協調辦理、情況反饋制度,開展精細化服務,精準到戶到人,全面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二是“創新機制”促發展。創新“五級聯動”機制,以“三諾雙為”強保障、“一述雙評”作評價、“建優秀人才庫”重激勵,實現機制閉環;2022年度,該項做法榮獲全市組織工作改革創新一等獎、全省二等獎。依托“數字黃龍”開發“五級聯動”智慧服務系統,整合公安、民政、應急等部門信息資源,實現“多網合一”“一網通辦”,把功夫下在解決實際問題上。三是“三治融合”惠民生。應用“五級聯動”機制構建全領域矛盾糾紛化解工作格局,落實“四議兩公開”決策制度,創新基層執法隊伍“四所合一”改革,推行“四警包村”,廣泛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推進移風易俗,建設神形兼備的和美鄉村。

聚焦縣域發展,在轉作風強本領中持續推進“兩個建設”。加強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建設,把組織工作放在全縣高質量發展大局下謀劃,積極投身新時代延安加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一六四”工作布局的生動實踐。一是錘煉作風提升效能。堅持把政治建設擺在首位,打造模范機關,扎實開展主題教育,以實踐為導向,深化“大學習大培訓大提升”活動,累計培訓8大類32場次4558人。以問題為導向,大興調查研究,把情況摸清、把問題找準、把對策提實,以解剖一個問題推動解決一類問題,以釘釘子精神一件一件抓落實、求成效。牢樹奮勇爭先、埋頭苦干、攻堅克難、創新創造、精益求精、久久為功“六種作風”,推動各項任務高質量完成。二是持之以恒糾治“四風”。對標“三個年”活動要求,扎實開展“虛、粗、拖”作風問題專項整治,強化干部日常監管,管好“關鍵少數”,靶向糾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3起,從嚴控制會議、文件、檢查考核數量,持續為基層減負。三是激勵干部干事創業。優化干部“選育管用”,突出從嚴從實、正向激勵,強化專業訓練和實踐鍛煉,認真落實“三個區分開來”要求,常態化開展被問責和受處分干部跟蹤“回訪”,對影響期滿、表現優秀的2名干部進行使用,晉升公務員職務與職級并行156人,推動形成有為者有位、進取者進步、優秀者優先的鮮明用人導向。


時間:2023-10-25 11:13:03 來源:延安黨建微信公眾號 閱讀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