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巴縣:抓好黨建“小切口”續寫鄉村振興“新篇章”

近年來,鎮巴縣聚焦基層組織、法治建設、文明新風三方面,著力構建“以黨建為引領、以群眾為主體、以服務為支撐”的基層治理格局,將黨的組織優勢轉化為治理優勢,奮力書寫在鄉村振興中黨建引領基層治理新篇章。

抓組織,打造村級事務“新模式”。黎壩鎮創新打造“三亮一微一清單一代辦”行動,推動黨建工作和鄉村治理協同發展,共同提升。在公示欄中亮明黨員干部身份和崗位職責,公開承諾履職盡責等事項,讓黨員干部時刻樹牢群眾觀念,為群眾辦好事、辦成事,自覺接受群眾監督和檢驗;圍繞村級重大項目建設、村級財務管理等12個方面,全面梳理印發15項村級小微權力監督清單。梳理并公示22項高頻便民服務事項清單,讓群眾辦事看得懂、辦得明、環節清,同時在各村(社區)設立專門代辦點,由專職人員全程負責政策咨詢、協助準備、代收材料等具體工作,真正做到基層代辦“為民跑路”,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后一米”。目前已通過186名村“兩委”成員、黨員、網格員為群眾辦理事項6192件,其中代辦事項為4770件,占比78%,行動開展以來,黨員干部宗旨意識和服務意識明顯增強,群眾信訪矛盾存量及新增數量銳減,群眾滿意度顯著提高。

抓法治,激發基層治理“新活力”。堅持把社會治理作為鄉村振興有力抓手,全面推動法治、德治、自治三治融合,切實提高群眾的滿意度和幸福感。深入開展“法律七進”活動35次,受益群眾6000余人次。印發《鎮巴縣“法律明白人”培養工程實施方案》,為全縣181個村(社區)配備專職人民調解員221人,培養鄉村“法律明白人”1001人,落實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185人,經過培訓后,化身普法“宣傳員”、糾紛“調解員”,矛盾糾紛調處成功率大幅提升,真正確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矛盾不上交”。2023年以來,全縣共排查矛盾糾紛655件,調解成功644件,調解成功率達98%,進一步維護社會的和諧穩定。依托各鎮(街道)公共法律服務站、人民調解委員會落實就近向群眾提供便民服務,對老弱病殘、行動不便的群眾開展上門服務,實現公共法律服務資源共享、配套聯動的工作局面。截至目前,共有10個村(社區)被命名為全市第四批“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區)”稱號。通過基層法治建設,拉近了黨員干部與群眾之間的距離,提升了群眾對基層治理的滿意度。

抓民風,構建美好和諧“新家園”。簡池鎮堅持以爭創文明村鎮、推進移風易俗、黨建賦能鄉村治理為抓手,切實讓鄉風民風美起來。利用線上線下各種宣傳載體,讓文明宣傳標語在全村隨處可見。組建10余支志愿服務隊,開展敬老愛老、法治宣傳、幫扶濟困等活動,服務特殊人群600余次,彰顯鄉風文明特色。村黨支部依托紅白理事會、村民議事會,發揮支部引領、黨員示范、村約規范作用,涵養和諧民風、文明鄉風、社會清風。制定完善村規民約,引導群眾自覺抵制婚喪陋習、天價彩禮等不良社會風氣,形成崇德向善、見賢思齊,共倡新風的格局。全鎮共評選出“文明家庭” 27戶、“五星級文明戶”29戶、“最美庭院”18戶。持續開展“傳樹守做”活動,建立道德評議體系,創新建立村民道德小組,堅持道德小組交叉評議,每季度組織成員對其他小組的環境衛生、團結鄰里等情況進行評議亮分,得分較低的將在村民大會上公布,引導群眾形成比、學、趕、幫、超的良好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