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高新區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核心和戰斗堡壘作用,打好“頭雁領飛+治理高效+產業興旺”組合拳,不斷激發鄉村振興新活力。
強基固本,夯實戰斗堡壘。壓實村黨組織書記“六個一”黨建工作職責,組織舉辦村黨組織書記和第一書記集中培訓班,召開全區黨建引領網格化管理及抓黨建促鄉村振興推進會,不斷增強“頭雁”的政治理論素養和履職能力。集中開展村級黨組織標準化規范化建設和星級村黨組織創建活動,對所有村級黨群服務中心進行規范提升,6個村先后被命名為省級標準化示范村,3個村被評為全市“五星級”村黨組織。全面落實“四個捆綁”,管好用好16名駐村第一書記,推動軟弱渙散村提檔升級。嚴格“選”“育”“管”“用”,不斷加大123名村級后備力量培養,為鄉村振興蓄好“源頭活水”。
凝心聚力,強化基層治理。區黨工委成立“基層治理專班”,采取聯席會議等方式,及時研究解決基層治理中的重點難點問題。全面實施黨建引領城鄉“治理一張網”,堅持以黨建為統領、以網格為載體、以服務為宗旨,在網格中推動問事、議事、辦事、評事4環聯動,著力構建黨組織統一領導、各方協同處置、群眾充分參與的基層治理格局。組建“螢火蟲”志愿服務隊,豐富服務形式,拓寬服務渠道,以志愿服務為基層治理賦能聚力。常態化評選表彰“身邊好人”“十星級文明戶”,開展文化下鄉等活動,為鄉村振興匯聚精神力量。
理清路子,壯大集體經濟。始終以“四種模式”為依托,培育產業、增收致富。以“村企聯建”育工業,開展“企業興村”活動,52個村與轄區企業結對共建,建成了渭南銘澤順南實業有限公司等一批特色企業。以“筑巢引鳳”拓商業,通過“政府引導、平臺帶動”,形成以物業出租為主的服務業發展格局,建成了紅星村紅星美凱龍商業項目,麻李村、大閔村和鄭家高標準農貿市場。以“股份運營”優農業,有效整合農民土地資源,變資產為股金投入村集體經濟運營,實現“耕者有其股”,形成了前鋒村、賀田村和龍背村蔬菜種植基地。以“資源喚醒”強配套,推進“三資”整治,引導村集體通過承包、轉租、投資、入股等方式,提高閑置資產利用率,建成了布王村500噸氣調庫和年產100萬個的果筐廠。目前,全區年收益超100萬元的集體經濟組織3個,50-100萬元的9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