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壽縣:堅持“五抓五強”,助力鄉村振興革故鼎新

今年以來,永壽縣圍繞“守底線、抓發展、促振興”這一主線,聚焦監測幫扶、資金項目、產業就業、問題整改、建設治理、外力內力等重點環節、重點領域,堅持“五抓五強”,扎實推進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等重點工作,繪就和美鄉村。

抓謀劃,強落實。永壽縣堅持專班推進、專題研究,多次召開全縣領導小組會、重點工作推進會,制定了全年《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要點》《永壽縣鄉村建設行動方案》《永壽縣常態化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機制》等文件,并結合各鎮辦當地特色,精心編制了鄉村振興示范村創建規劃和實施方案,目前,7 個定位準確、重點突出、特色鮮明的鄉村振興示范村已初具規模。同時,聚焦責任落實、底線任務、持續增收、產業發展、促進就業、幫扶協作、鄉村建設等重點任務,高點定位統籌謀劃、多方聯動夯實責任、持續用力推進落實,牢牢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全力確保鞏固成果上臺階、鄉村振興見實效。

抓監測,強措施。為進一步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永壽縣按照“1468”工作思路,牢牢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嚴格落實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幫扶工作機制,強化工作專班統籌職能,按照專項排查、集中排查、定期排查、日常排查和行業部門預警、平臺篩查,線下線上“4+2”排查機制,織密織牢了防返貧監測排查網絡。全縣1166名網格員堅持每周走訪包抓農戶,廣泛宣傳防返貧監測幫扶政策,印制申報政策和幫扶政策明白紙5萬余份發放全縣所有農戶和監測戶,做到了應知盡知。并緊盯所有農村人口,重點關注“三類人群”和特殊群體家庭,全面監測收入支出、“三保障”及安全飲水、家庭突發狀況等,對符合條件的農戶100%納入監測幫扶范圍,今年新納入監測對象14戶62人,截至目前,全縣監測對象共229戶822人,風險消除139戶503人,風險消除率61.19%。堅持靶向施策,對所有監測對象采取“三增一兜底”的方式進行全力幫扶,千方百計保障其基本生活。依托中行“防返貧”保險項目先后賠付51戶困難群眾40余萬元,有效解決了燃眉之急。定期開展監測對象幫扶成效跟蹤回訪,落實監測對象各類幫扶措施890余條。

抓項目,強支撐。為了扎實推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工作,進一步規范財政銜接補助資金項目管理,發揮銜接資金項目效益,該縣在項目資金管理中嚴格執行《永壽縣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項目管理細則》,堅持“三優”原則,即優先解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面臨的突出問題;優先支持脫貧戶、監測對象增收,保障到人到戶項目的資金需求;優先支持聯農帶農富農產業發展,積極支持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今年實施了特色產業發展和產業園區配套設施建設、改善農村道路和排水、技能提升培訓、高標準農田等五大類113個項目,共投入資金13868萬元。截至去年底,全縣累計實施扶貧項目3690個,形成扶貧資產2447個。同時,建立了扶貧資產縣、鎮、村三級臺賬并錄入全國防返貧信息監測系統,實現了線上線下同步管理。

抓產業,強經濟。永壽縣堅持以“業”為本,圍繞構建以“果藥糧、黑白黃”等優勢主導產業為引領,蘆筍、蜂蜜、中藥材等區域特色產業上下功夫。通過培育一批有特色、有規模、有效益的首位產業,如:“永壽槐花蜜”獲得國家地理標志登記產品,“永壽蘆筍”“永壽中藥材”獲得全國名特優新登記產品等。并大力引進龍頭企業,精心培育新型經營主體,不斷扶持壯大小型作坊,推進一批田園綜合體,促進一二三產深度融合。同時,制定出臺了《關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實施意見》等8個政策性文件,投入財政涉農整合資金6674.66萬元,共實施產業項目79個,全力支持產業發展,著力推動永壽“蜜”“果”“藥”“菜”“肉”等特色產業提質增效、擴能延鏈。目前,全縣蘋果種植29.4萬畝、車厘子種植2602畝、蘆筍種植4350畝、設施蔬菜大棚發展到1274座。

抓整改,強督導。永壽縣堅持“個性問題共性化、共性問題具體化、具體問題責任化”,以問題整改力促工作取得實效。緊緊圍繞2023年中省考核評估、省級核查、省紀委督導各級反饋問題,主動認領、舉一反三,建立問題臺賬、制定整改措施、明確完成時限,扎實認真開展整改落實,整改事項全部實行銷號管理,按照時間節點跟蹤推進,能立行立改的限期整改,需要長期堅持地建立長效機制,持續推動各類問題改到位、改徹底,確保脫貧基礎更加穩固、成效更可持續。同時,利用日常督導、專項督導、聯合督導等方式,著力對防返貧監測、資金使用、穩崗就業、小額信貸、政策落實進行全面督導,確保問題整改不反彈、督出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