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新城區:拓寬就業渠道激發創業熱情
“焦慮了很長時間,終于在家鄉找到了一份滿意的工作,原來我的事業就在‘家門口’!”12月8日,西安翻譯學院畢業生冀欣怡高興地說,畢業后能在西安找到工作,是她的就業愿望。
今年9月,冀欣怡參加了西安市新城區就業創業服務中心驛站組織的“人崗匹配”就業推薦活動,在就業導師的幫助下,她順利入職心儀的公司。
近年來,新城區錨定就業大盤,多措并舉、精準發力,千方百計穩崗擴就業,創新打造“1+9+N”就業創業服務新模式,推行“樂業新城365天就業服務不打烊”活動,并結合區域優勢開展百場不停歇、不斷線公共就業服務活動,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優質的就業服務。
優化服務,拓寬就業之路。今年7月,冀欣怡畢業后初入職場,到崗后發現,實際崗位與面試崗位相差甚遠,薪資待遇也打了折扣。在與企業溝通無果后,她選擇了離職。
“在對高校畢業生就業狀態進行摸底回訪時,我發現了小冀剛入職又離職的情況。”新城區就業創業服務中心驛站的就業導師李佳說,“深入了解后,我首先對小冀進行心理疏導,鼓勵她調整心態、重拾信心,隨后結合她的特長、優勢,幫助她優化簡歷,為她推薦崗位、提供面試輔導。”
9月,冀欣怡在就業導師的陪同下參加了企業專場面試洽談會,面試結束后,被當場錄用。
積極的就業政策讓人心安,貼心的就業服務讓人心暖。
今年3月,新城區成立的就業創業服務驛站——中心驛站正式揭牌運行。中心驛站負責制定服務事項、流程,以及聯動全區58個街道驛站、社區驛站開展就業創業幫扶工作,形成“1個中心驛站示范引領,9個街道驛站上下連通和N個社區、特色驛站全面覆蓋”的就業服務網。建設覆蓋全區、貫穿全程、便捷高效的全方位公共就業服務網絡。
“公共就業服務的‘公共性’,體現在服務的專業性和普惠面上,這樣能更好集合政府和企業的力量,讓公共就業服務效益最大化。”新城區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就業促進科科長、中心驛站負責人李昱冬說。
今年以來,依托就業創業服務驛站,新城區人社局共舉辦各類公共就業服務及專場招聘活動166場,挖掘3萬余個就業崗位,幫助1789人達成初步就業意向。
“秦云就業” ,提升就業“精度”。“退役軍人代表的經驗分享讓我受益頗多。現在,我對就業前景更加清晰明了。這種形式太好了!”不久前,參加過“秦云就業”就業服務進社區退役軍人專場活動的退役軍人孟剛說,在活動現場,陜西資之深餐飲品牌運營有限公司總經理孔東明分享了創業經驗,退役軍人代表馬防、馬增江分別講述了創業經歷,并與在場退役軍人進行深入交流。這些成功案例的分享,讓在場的退役軍人深感振奮。
今年以來,新城區依托“秦云就業”就業創業“一站式”服務平臺摸清失業人員幫扶底數,以中心驛站為基點,街道驛站為支點,社區、特色驛站為重點,建立個人服務事項清單15項,采取“驛站+商圈”“驛站+板塊”模式,組織職業指導師團隊為求職者進行就業指導、職業測評、技能培訓,千方百計護航群眾求職路。
聚焦重點企業,新城區人社局確定15項服務事項清單,建立63家企業用工保障服務白名單,配備4名人社服務專員,做到就業服務不“離線”、入企走訪不間斷,將服務方式從“傳統式”向“主動化”轉變。
目前,新城區已面向退役軍人、就業困難人員開展“家門口”政策宣傳、專場招聘、精準幫扶、創業指導活動28場。
創新形式,拓展就業維度。“晚上出門遛彎,在招聘夜市就能看到企業招聘信息,順便再投遞簡歷,真是太方便了!”12月5日,2023屆畢業生王一江回憶起8月參加招聘夜市的場景時說,“參加過很多次招聘會,這是我見過最有意思、最體貼的招聘會!”
夏季是高校畢業生就業高峰期。考慮到轄區高校畢業生等重點就業群體的就業情況,新城區組織了“點亮招聘夜、專列促就業”系列活動。活動期間,網絡招聘會從每天9時至21時持續開展,招聘夜市每天18時開市,“白天專場+招聘夜市”無縫銜接、優勢互補。
“夜市現場還舉辦網絡直播活動,參會企業通過直播鏡頭向在線求職者介紹企業概況、薪酬待遇及崗位要求。”新城區人社局人力資源市場主任趙婷說。
作為新城區“樂業新城365天就業服務不打烊”品牌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新城區“招聘夜市列車”系列活動充分利用人員密集場所“挑燈覓才”,在區域內精心遴選9個招聘夜市點位,以夜市的“煙火氣”為招聘活動“聚人氣”,以接地氣的方式幫助求職者在“家門口”找到心儀的工作,為用人單位和求職者搭建交流溝通的平臺,實現求職招聘與經濟發展“雙向奔赴”。
新城區人社局還編制了《驛站運營工作手冊》《人社業務辦理一本通》,讓就業服務事項辦理、幫扶服務規范化制度化,實現轄區企業、居民在“家門口”即可享受政策咨詢、求職招聘等一站式服務,提高人才求職對接實效性,延伸人社服務觸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