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臨潼區:“四個體系”推動基層治理提質增效
臨潼區以黨建引領網格化治理為抓手,通過健全組織體系、織密網格體系、完善服務體系、構建保障體系,推動資源整合、條塊結合、黨群融合,打造基層治理“全科網格”。
健全組織體系,建強基層治理“核心驅動”。堅持高位推進,將黨建引領網格化治理列為區委重大改革事項,成立由區委、區政府主要領導任“雙組長”的領導小組,出臺《關于推進黨建引領網格化治理,打造“全科網格”的實施意見》,牽引各方力量資源,構建黨建引領“動力主軸”。健全組織架構,貫通“街道黨工委—社區(村)黨組織—網格黨支部—樓棟(村民)黨小組—黨員中心戶”五級組織鏈條,推動黨的組織和工作進網格、入樓棟(村組)、入單元(戶),實現組織覆蓋縱向到底。延伸“末端”觸角,堅持把黨支部建在網格上,按照“一網格一支部”標準,在全區412個基礎網格全覆蓋建立網格黨支部,選優配強黨支部書記,做到網格劃分到哪里,黨的組織就建到哪里,黨員就分配到哪里,筑牢家門口的“紅色哨點”。
織密網格體系,舒通基層治理“循環脈絡”。精準設置網格,按照“屬地管理、規模適度、無縫覆蓋”原則,整合社會治理、秦保、市場監管等7個領域網格,優化調整設置為412個“全科網格”,明確兩類區域50項網格事項,實現“多網合一”。配強人員力量,立足城鄉治理差異化需求,采取“招聘+選聘”相結合的方式,配齊全科網格員412名,對7個領域1432名原專兼職網格員精簡清退,在新任職全科網格員中開展“初任培訓”,推動“一員多能”。優化運行機制,完善區、街道、社區(村)三級網格事件流轉機制,規范“定格認責、分級響應、區街聯動”網格事件處置閉環,依托網格服務智慧化平臺上報事件,切實把群眾反映的“問題清單”變成黨員干部的“履職清單”。
完善服務體系,激活基層治理“功能系統”。強化組織“融入”,發揮基層黨組織“軸心紐帶”作用,抓實社區物業黨建聯建,聚力整合駐地單位、共建單位、各類企業,定期召開黨建聯席會議,合力破解基層治理難題,讓社區(村)黨組織從“行政末梢”向“治理樞紐”轉變。推動力量“沉入”,建立機關企事業單位常態化包抓小區機制,將“雙報到”地點從街道、社區延伸到小區、樓棟,下沉2549名干部聯系包抓335個居民小區,3114名“三長”到網格報到,充實“末梢”力量,構建“平急轉換”響應機制。牽引資源“嵌入”,將新業態新就業群體有機融入到網格化治理體系,建立快遞員、外賣員到服務區域街道社區報到備案制度,鼓勵引導當好“民情前哨”“移動探頭”,推動其由“管理變量”成為“治理增量”。
構建保障體系,強健基層治理“骨骼肌體”。加強政策統籌,堅持“資金往基層流、政策往基層傾斜”理念,整合各類網格經費,落實城市社區全科網格員和鄉村全科網格員薪酬補助,統一配備服裝、標識,確保網格“有人管事、有錢辦事”。落實動態考評,以群眾反饋交辦問題處置為標尺,分類出臺對街道、“入網進格”部門和全科網格員考核辦法,推行“全流程督促考評”,強化結果運用、落實剛性獎懲,提升網格工作質效。抓實平臺建設,加大黨群服務中心體系建設,推動街道黨群服務中心、綜治網格中心功能整合、合署辦公,配足“兩個中心”人員力量,實現“信息互通、職能互補”,形成治理合力。
全科網格員2023年10月到任以來,通過巡查走訪主動發現問題矛盾,推動解決城市管理、社會治安、矛盾糾紛等各類群眾急難愁盼問題330余件,黨建引領網格化治理成效逐步顯現,居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滿意度顯著提升。相關經驗做法被省委改革辦《改革工作動態》、市委改革辦《改革簡報》專題刊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