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城鄉融合和區域協調發展實現新突破——我省代表委員談貫徹落實省兩會精神
發展壯大縣域經濟,不斷釋放城鄉區域發展活力,方能為推動全省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支撐。
在剛剛閉幕的省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對過去一年我省著力統籌城鄉區域、推動融合發展取得的成果進行了總結,也對新的一年持續夯實縣域支撐、增強區域發展均衡性協調性作出了部署。
省兩會勝利閉幕,代表委員們陸續返回工作崗位,以昂揚姿態吹響新一年的履職號角。大家紛紛表示,要切實把省兩會精神貫徹落實到具體工作中,發展壯大縣域經濟,深入推進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推動三大區域相互賦能,努力構建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
發展壯大縣域經濟
搶抓高質量發展、現代化建設的時代機遇,最基礎最廣闊的空間在縣域。
近年來,陜西堅持把發展縣域經濟作為縮小城鄉、區域、收入差距的戰略抓手,力促縣域經濟地位不斷凸顯、規模不斷壯大、結構不斷優化、效益不斷提升。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對“發展壯大縣域經濟”作出進一步部署。
“我們將立足農產品主產縣定位,發展壯大‘果藥糧、黑白黃’特色產業,構建中高端互補、特色綠色并重的產業格局。”省人大代表、永壽縣縣長楊孟珠說。
此外,在產業園區提升方面,楊孟珠表示,永壽縣將推行“管委會+公司”模式,加快園區社會化、市場化運營,深化“承諾制+全代辦”改革,促進要素向園區聚集,提升承載服務能力。
產業是經濟增長的“硬支撐”。“我們將積極投身產業發展,做好水果精深加工,放大特色優勢,不斷提高產品品質、提升產品附加值,探索更多有效的聯農帶農機制,帶動周邊村民通過種植銷售、務工等多種途徑增收致富。”省政協委員、陜西云集柿業有限公司柿酒研發部主任王薇說。
高速服務區在為司乘人員提供停車休息服務的同時,也對帶動農特產品銷售、促進縣域經濟發展起到積極作用。省政協委員、陜西交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孔慶學表示,近兩年集團計劃投入30億元,按照“一區一特色”和融入縣域經濟的思路,打造阿房宮、榆林北、寧陜等24處主題特色服務區,開設農產品專區專柜專店,當好地方特色農產品的“帶貨窗口”,為鄉村振興和縣域經濟發展貢獻力量。
深入推進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
啟動實施西安都市圈建設三年行動,西安—咸陽一體化縱深發展,連通兩市城區的地鐵1號線和高新大橋等標志性項目開通……2023年,我省持續推進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建設,新型城鎮化整體水平提升。政府工作報告對2024年全省深入推進以人為本的新型城鎮化作出部署。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省政協委員、西安高新區第一樓宇黨委負責人楊鵬輝表示,要認真履職,針對城市運行管理的痛點和難點,通過深入社區、企業等進行調研,了解當前城市運行管理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
“藍圖繪就,目標在前,接下來就是擼起袖子加油干。”楊鵬輝表示,將積極履行社會責任,開展技術研發與創新,以精細化、智能化、常態化的管理推動城市的智能化和信息化進程。同時積極加強與高校、研究機構、企業、政府部門等的合作與交流,共同推動精細城市運行管理工作。
“學習貫徹省兩會精神,重在行動,重在實干,重在見效。”省人大代表、咸陽市委書記夏曉中表示,今年的“任務書”“路線圖”已經明晰,關鍵在于落實。新的一年,咸陽市將進一步優化完善發展思路、任務和舉措,縱深推進西安—咸陽一體化發展,打造秦創原科技成果轉化先行區,著力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發展縣域經濟助推鄉村振興,加快建設現代化“西部名市絲路名都”。
為城鎮發展鼓與呼、聚焦城鎮化過程中建筑領域的相關糾紛……省政協委員、陜西融德律師事務所主任羿克在履職中始終圍繞全省工作的重點、群眾關心的熱點、社會治理的焦點,深入調查研究,撰寫調研報告。他說:“我將深入寶雞、榆林、漢中等地,宣講省兩會精神,進行政策法律輔導,推動轉移支付、要素配置等與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掛鉤,助力移民搬遷居住區域的城鄉文旅產業銜接、綠色生態產業發展,共建美麗宜居城市。”
推動三大區域相互賦能
協調是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動三大區域相互賦能”的要求。
“鎮安抽水蓄能電站1號機組調試發電被寫入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鎮安將搭上西康高鐵的東風融入西安及關中平原城市群‘半小時經濟圈’,加快實施一批大項目,推動發展行穩致遠。”省人大代表、鎮安縣縣長袁禮鋒說。
袁禮鋒表示,鎮安縣將用好商洛“中國氣候康養之都”金字招牌,堅持生態康養首位產業,深入挖掘山水、氣候等生態資源優勢,壯大旅游康養產業,做好“土特產”文章,加快構建“醫、養、游、體、藥、食”協同發展的康養產業體系,全力打造“秦嶺最佳康養會客廳”。同時,做大做強清潔能源、鎢、漢白玉等支柱工業,聚力打造全國抽水蓄能產業示范縣、中國漢白玉之都、西部鎢都。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推動關中平原城市群高質量發展,支持關中地區以科技創新和先進制造為牽引,提升產業層次和城市能級。”省政協委員、渭南市產業投資開發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馮五一說,“今年,我們將圍繞裝配式建筑、智能建造等,持續加大研發投入,爭取將相關新興產業打造成我省優勢產業和新的經濟增長點,增強對陜北陜南的輻射帶動能力。”
作為陜西省光信息技術重點實驗室負責人之一,省政協委員楊德興在省兩會期間屢屢被“科技創新”激勵。他說:“我們將繼續圍繞產業技術需求開展應用研究,利用實驗室的人才優勢和研究積累,助力企業的技術創新,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同時,培養創新型人才,為區域協調發展提供人才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