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陵縣:黨建賦能“小網格” 助力社會“大治理”

陜西先鋒網

社區是基層治理的“神經末梢”。近年來,黃陵縣緊盯城市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難點堵點問題,建立以街道社區黨組織為核心的全科網格體系,推深做實“多網合一”,打破各類組織、地域、層級和隸屬關系壁壘,完善“街道吹哨、部門報到”運行機制,實現了區域大統籌、資源大整合、治理大聯動、服務大提升。

從“各唱各調”到“同頻共振”。為更好地服務群眾,黃陵縣將黨組織“觸角”延伸到基層“神經末梢”,以“責任網格化、平臺信息化、管理精細化”為切口,從體制機制和平臺建設入手,靶向發力、精準施策,先后制定了網格員(單元管家)工作職責、網格化管理考核辦法、巡查走訪、臺賬管理等制度,把綜治、民政、城管等13個部門資源力量整合融入社區,把城區176個單位2100余名黨員下沉到217個網格,并建立網格黨小組,選聘黨員、居民代表、物業人員、退伍軍人等擔任網格員。通過建立網格微信群,組建愛心驛站、文明實踐志愿隊等基層治理服務團隊,凝聚各方力量為群眾提供政策宣傳、事項代辦、糾紛調解等服務,推動基層治理從“各唱各調”向“同頻共振”轉變,讓廣大群眾真切感受到黨組織就在身邊。

從群眾“跑腿”到信息“跑路”。為打通為民辦事的“最后一公里”,充分發揮基層網格化治理服務工作實效,解決群眾辦事慢、辦事難、多跑腿的問題,黃陵縣橋山街道辦推行“3×3+N”全科網格管理服務模式,以街道、社區、小區、樓棟、單元為基礎網格,分級劃定管理網格,縱向構建總網格長、網格長、網格員,橫向構建樓棟長、單元長、物業管理員,通過“人、冊、圖、庫、群”五位一體管理法,做到動態化全面掌握網格內人員基礎信息,據此開展黨建引領、民生保障、綜治安全、環境衛生、文體娛樂、文明創建等各項工作。同時,運用機關單位黨組織和黨員進社區包小區機制,第一時間了解群眾訴求,引導駐區單位主動認領文明創建、環境整治等共建任務43項,對每一網格實施動態、全方位管理服務,及時反映和協調居民各方面、各層次利益訴求,惠及黨員群眾8000余人。

“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社”。“小事不出網格,大事不出社區”——這是黃陵縣在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中不斷深化基層治理的重要舉措。黃陵縣店頭鎮通過社區網格“吹哨”、站所“報到”的聯動機制緊密銜接,網格員采取走家串戶、上門談心等方式,深入了解網格內的民情民意民愿,及時摸排網格內各種矛盾糾紛、安全隱患,使相關部門能夠及時掌握群眾需求、高效落實便民舉措。在此基礎上,黃陵縣還積極探索建立錯時延時、一窗受理、代辦領辦等“四位一體”服務模式,全方位提供5大類36項便民服務,聯動解決老舊小區物業管理不規范、公共設施維護不及時等問題60余個,將問題解決在網格內、服務體現在網格中,切實把服務送到群眾身邊,主動幫助群眾排憂解難,解決群眾所盼、所想、所愿之事,群眾幸福指數明顯提升。


時間:2024-02-29 15:12:20 來源:延安黨建微信公眾號 閱讀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