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泉縣:打造“四個課堂”為推動全縣高質量發展鑄魂賦能
近年來,甘泉縣堅持靶向施策,創新方式載體,探索打造理論課堂、紅色課堂、云端課堂、田間課堂“四個課堂”,著力增強黨員教育針對性、實效性,不斷激發黨員隊伍生機活力,為推動全縣高質量發展鑄魂賦能、凝聚力量。
打造多層式理論課堂,保障黨員教育常態化。堅持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充分發揮縣鄉村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站所)主陣地,建立理論教育培訓工作機制,有針對性地加強黨員理論武裝。通過全領域“公開選聘”,建立黨員教育師資庫,從基層黨組織書記、優秀黨員代表、道德模范、先進人物等層面,遴選200名左右講師組成“講師團”,推動優質師資共建共享。聚焦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組建縣委“凝心鑄魂”宣講團4個,分期分批對黨員開展輪訓,共舉辦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二十大精神等示范培訓班4期、培訓黨員7000人次,示范帶動各級黨組織舉辦培訓班72期、培訓黨員近9000人次。
打造沉浸式紅色課堂,增強黨員教育向心力。依托縣內紅色教育資源,整合政協黨史紀念館、下寺灣毛澤東舊居、象鼻子灣“雪地講話”長征歷史步道遺址等地方紅色資源,打造長短結合的黨員教育精品線路5條,各級黨組織依托主題黨日、培訓班現場教學等,選擇紅色教育路線,讓廣大黨員干部聆聽紅色故事、感悟紅色精神、重溫入黨初心,目前,開展現場教學 60場次,5000余名黨員接受教育。深挖地方歷史文化和紅色資源,因地制宜開發了既有歷史淵源又有現實意義的地方特色課程5堂,滿足不同崗位黨員群眾的學習需求。組織老黨員、離退休老干部和基層先進典型代表深入基層一線宣講優良傳統事跡50余場次,為3000余名黨員講述老一輩建設者艱苦創業的奮斗歷程。
打造開放式云端課堂,擴大黨員教育覆蓋面。充分運用線上教育培訓載體,拓寬黨員學習渠道,將黨員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經常。建立流動黨員微信群,定期推送黨的二十大精神、基層治理、鄉村振興、政策法規、黨紀黨規等內容。根據黨員學習需求,在“甘泉黨建”微信公眾號開設“學系列講話”“組工要聞”“主題教育”等學習教育專題欄目,及時推送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重要論述、黨的創新理論、黨內法規知識等,讓黨員時時可學、處處能學。利用“視訊系統”遠教平臺對全縣黨員干部分三批進行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專題網絡培訓,不斷武裝黨員頭腦、提升推動工作能力。
打造便捷式田間課堂,提升黨員教育實效性。深化“組團式”幫扶模式,圍繞全縣時令水果、設施蔬菜、畜牧養殖等特色產業發展實際,選派145名干部奔赴鄉村振興一線擔任駐村干部,選派80名農業專家到6個鄉鎮開展服務和結對幫扶。組織實施“志愿者服務”活動,縣級領導班子成員示范帶頭,深入黨建聯系點,為基層一線黨員講黨課,帶動各級黨組織書記和班子成員深入現場講黨課200余場次。開展“板凳課堂”“田間課堂”50次,邀請“土專家”“田秀才”、致富能手等分享自己的學習體會、致富經驗,讓廣大黨員群眾在田間地頭、生產一線學習技術,不斷提升服務群眾致富實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