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川縣:推行“133制” 共建和美鄉(xiāng)村

2023年以來,洛川縣堅持黨建引領,高位推動、示范帶動,在全縣范圍內推行鄉(xiāng)村社會治理“133制”(即聚焦加強黨的領導一條主線,落實“三項機制”,實現(xiàn)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效能治理,全面提升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xiàn)代化水平。

落實“三項公開”,激活自治原動力,實現(xiàn)共治共享。強化黨組織領導作用,制定落實村民自治相關機制,全縣196個行政村全部制訂村規(guī)民約,組建村民議事會、紅白理事會等群眾組織,構建起“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評、民事民督”的鄉(xiāng)村治理新格局。常態(tài)化公開底子清。縣委組織部制定《關于加強“三項公開”工作的實施意見》,在196個行政村推行村級事務陽光透明工程,對群眾關心的惠民惠農政策、村級財務收支明細、重大公共事務決策和實施情況等涉及群眾利益事項,通過微信群、公示欄等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定期進行公開。清單化管理措施實。聚焦“缺類少項、不實不細、不深不透”問題,系統(tǒng)梳理出惠民惠農政策20類71項、村級重大事務8項、村級財務3項,實現(xiàn)村級“三項公開”清單化。日常化監(jiān)督作風嚴。縣委組織部以“三農”政策、紀律警示和擔當盡責等為主要內容,定期對包村干部、村黨支部書記、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員進行履職培訓,鎮(zhèn)黨委和村監(jiān)委會加強日常監(jiān)督,確保“三項公開”充分體現(xiàn)合理性、可及性、公平性。截至目前,全縣196個行政村惠民惠農政策全部公開到位,涉及78項村級重大事項嚴格按照“四議兩公開”程序公開到位,2023年全縣公開村級事務581件次、村級財務431次,村級財務公開率均達到90%以上,切實保障了群眾的參與權、知情權、監(jiān)督權,提高了群眾參與村級事務的熱情,增強了村級黨支部的公信力、向心力、凝聚力和引領力,真正實現(xiàn)“讓百姓明白,還干部清白”。

實行“三調聯(lián)動”,強化法治硬實力,實現(xiàn)法安鄉(xiāng)村。建立“縣綜治中心總體指揮調度,鎮(zhèn)綜治中心一站式受理調處,村綜治中心日常排查化解”三級矛盾糾紛化解體系,開展以解決群眾問題、化解群眾糾紛和增強群眾法制觀念為主要內容的下基層活動,實現(xiàn)信訪形勢持續(xù)扭轉、群眾滿意度持續(xù)提升的目標。整合力量嚴排查。結合網格化管理,以村“兩委”班子成員、網格員、村民自治小組組長等為重點,整合鎮(zhèn)街綜治、鄉(xiāng)土能人、黨員干部力量,組成10—15人的矛盾調處工作隊,既上門排查調處矛盾,又坐班受理群眾訴求,運用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手段,讓95%以上的矛盾不出村鎮(zhèn)。豐富載體巧化解。鎮(zhèn)村兩級黨組織牽頭,在村級培養(yǎng)“法律明白人”,增強鄉(xiāng)村法治力量,探索形成了“村級群眾說事室”“黨員互助服務組”等一批群眾歡迎的好做法。同時,開通縣“133”矛盾糾紛反映熱線,動態(tài)收集矛盾糾紛信息線索,及時轉辦處理,從源頭上預防化解鄉(xiāng)村治理中的重大風險隱患,維護社會和諧穩(wěn)定。注重成效促和諧。2023年4月份以來,全縣共排查矛盾1840件,就地化解1775件,化解率達96.5%,信訪量同比下降28%,民事案件下降21.2%,社會治安案件下降21%,基本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鎮(zhèn)、矛盾不上交。

開展“三個活動”,提升德治軟實力,實現(xiàn)“德潤洛塬”。以黨組織關懷凝聚群眾,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廣泛開展“道德模范”“善行義舉榜”“文明家庭”等精神文明創(chuàng)建活動,組織開展群眾喜聞樂見、積極向上的文化活動,培育良好家風、文明鄉(xiāng)風、淳樸民風,激發(fā)群眾向上向好、向善向美的內生動力。堅持支部主辦。以村“兩委”班子為組織紐帶,整合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村史館、“非遺”傳習所、講習所、農家書屋等陣地,通過群眾自辦、村辦鎮(zhèn)助、村村聯(lián)辦、企業(yè)贊助、政府購買等方式,舉辦形式多樣的群眾活動。突出群眾主體。以群眾參與、群眾評判為目標,每月在每村舉辦一次道德講堂,每季度開展一次群眾性文化活動,每年進行一次道德模范評比和以“好媳婦、好婆婆、致富能手、優(yōu)秀學子”等為主要內容的“八評八比”選樹活動,同步開展技能培訓,推進移風易俗,持續(xù)激發(fā)基層善治活力。凸顯和美主題。目前全縣共開展道德講堂225場次,舉辦文化藝術表演40余場次,評選表彰各類道德模范98名,通過用群眾身邊的先進模范、先進事跡帶動人、影響人,傳遞真善美,弘揚正能量,推動形成睦鄰友好、守望相助、誠信重禮的村風民風,促進社會風氣的根本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