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楓橋經驗”城市版閻良實踐

陜西先鋒網

鳳凰路街道是閻良區委區政府駐地,轄13個社區、4個城中村,近110個駐街單位,在職黨員、流動黨員2700余名。近年來,閻良區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在鳳凰路街道試點推進,強引領、建隊伍、聚合力、優機制“四管齊下”,逐步構建起黨組織統一領導、各類組織積極協同、廣大群眾廣泛參與的基層治理體系。

強引領“黨建+”賦能“網格化”。堅持黨建引領把黨建貫穿到網格化基層治理全過程。組織建在網格上。建立與網格相適應的“1+3+13+N”四級基層黨組織架構,一級抓統籌,街道黨工委專題安排部署網格治理;二級抓聯動,3個社會治理臨時黨組織聯動破題解難;三級抓管理,13個社區黨組織管好用好網格員隊伍;四級抓落實,N個黨小組積極融入樓棟、商業街區等網格化管理,實現黨建網格與社會治理網格互融共促。黨員深入網格中。將下沉部門、個體商戶、網格員中的163名黨員納入臨時黨組織,通過“1名網格員+1名在職黨員+1名社區干部”結對子、分擔子的形式,常態長效開展矛盾調解、政策宣傳和幫代辦等服務,黨員助力網格治理提檔升級。

建隊伍“練兵場”錘煉“野戰軍”。積極構建“1+5+N”干部作風能力提升體系,鍛造能講會干的野戰干部隊伍。新建1座干部作風能力提升思行學校,配置教學設備,健全管理制度,搭建“實戰”平臺。設置懇談匯報、培訓提升、互動交流、觀摩學習、打榜亮績等5種提能載體,全方位、多層次提升基層干部綜合素養。舉辦書記論壇、向企業問需、城管商販面對面等N項活動,讓干部上擂臺、入企業、走街巷,比能力、問需求、解難題,鍛造過硬本領,砥礪實干作風。2023年舉辦各類練兵活動273場,評選出“實干績優之星”、戰功團隊82個。

聚合力“多條線”擰成“一股繩”。街道社區黨組織“牽線”,凝聚城市基層治理合力。共駐共建共享。全覆蓋建立街道黨建聯席會和社區黨建共建聯合會,與駐街單位逐一簽訂共建協議,社區通過“樂融集市”“紅色直播間”為企業提供宣傳平臺,聯盟單位通過包抓幫扶困難戶對社區進行“反哺”,實現社區與企業的“雙向奔赴”。聯商聯解聯辦。召開基層社會治理聯商聯解工作會,街道搭平臺、企業提訴求、部門解疑難,三方共商、協同發力、限期答復、銷號辦結,推動“街道吹哨,部門報到”工作機制落地生效。自選自治自管。通過個人自薦、群眾推薦、組織舉薦等方式,面向轄區黨員群眾招聘325名“管事長”,“一鍵達”“招手停”“面對面”多種服務模式有機結合、快速切換,讓身邊人管身邊事,打造群眾身邊的“移動12345”。

優機制“三不出”帶動“一下降”。建立健全居民“在家一鍵即享、出門隨處可得”的“三不出”問題反饋處置機制。一不出家門,向轄區居民全覆蓋發放便民服務卡,管事長、網格員等信息一應俱全,矛盾調解、應急處置24小時全天候服務,便民服務不打烊、不斷檔。二不出小區,選取人員構成復雜、距離社區遠的小區,建設“航城·驛家”便民服務站,通過建強基礎設施、引進社會組織、提供咨詢服務等,打造黨員樂學、群眾樂享、干部樂業的服務新陣地。三不出社區,整合市區兩級項目資源,開發多功能活動室,設置協商議事專區,嵌入養老托幼服務,實現居民活動、反映訴求“兩不誤”,生活需要、精神需求“雙滿足”。2023年,鳳凰路街道12345工單量同比下降33%。


時間:2024-04-25 17:10:39 來源:古都先鋒微信公眾號 閱讀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