柞水縣:發揮黨建優勢助力鄉村振興

近年來,柞水縣充分發揮黨建在推進鄉村振興中的引領作用,聚焦組織建設、人才培育、產業發展、基層治理等方面,不斷拓寬發展路徑,開創鄉村振興新局面。

抓組織強基,激發鄉村振興“紅色引擎”。深入實施“分類指導、爭先進位”三年行動計劃,開展經濟強村、黨建示范村建設,積極申報“紅色美麗村莊”試點,營造走在前、干出彩的濃厚氛圍。開展黨建一線交流學習觀摩,培育村級黨建示范項目18個,評選木耳產業發展優秀村黨支部書記10名。開展鎮(街道)、村班子屆中分析研判,推行“四個一”包抓機制和“五步工作法”,整頓軟弱渙散黨組織3個、鞏固提升3個,有效筑牢村級戰斗堡壘。

嚴培訓強能,磨礪鄉村振興“一線尖兵”。實施學習蓄能、導師幫帶、擂臺比武、作風提升“四個工程”,舉辦村干部及駐村第一書記等培訓班7期,開展“書記講給書記聽”“周演講”等536場次。創新結對幫帶,實施“師帶徒1234行動”,幫帶村干部69名。推進村干部學歷提升和后備干部教育輪訓,提升學歷26人,培育后備力量280名。細化人選把關、日常考勤、調整召回等工作規程,制定駐村干部能力提升“十項措施”和駐村輪換幫扶“1345”機制,開展駐村督查13次。

促融合強鏈,筑牢鄉村振興“底座支撐”。深入開展“三聯三促”活動,結合“萬企興萬村”,打造“支部聯建”幫扶對子30對,實施項目聯建35個、產業聯營81組。圍繞五大“百億級產業鏈”布局,建立產業鏈黨支部4個、功能型黨小組84個,獲批創建國家農業現代化示范區、木耳產業高質量發展示范區,朱家灣村榮獲世界最佳旅游鄉村榮譽。探索深化“黨支部+集體經濟+農戶”發展機制,建成中藥材等產業基地3200個、民宿集群15處,帶動群眾增收致富。

優服務強治,繪就鄉村振興“和美圖景”。健全村黨組織“網格化”治理體系,創新“12345”治理模式,推進反對高價彩禮等移風易俗六條措施,創建省鄉村治理示范鎮(村)4個。常態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等活動,健全黨員承諾踐諾、幫辦代辦和志愿服務機制,化解糾紛872個,辦理安全飲水、道路橋梁等實事1300余件,車家河和北河村被評為省級美麗宜居示范村。落實村級組織辦公經費和離任村干部生活補貼,強化村級基礎設施建設,投入212萬元用于黨群服務中心建設和黨建獎補,確保村級陣地有效維護、事務規范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