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淳化縣緊扣鄉村振興“二十字”總要求和抓黨建促鄉村振興重點任務,在強體系、抓班子、筑堡壘、興人才中發揮組織優勢、彰顯組織效能,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鄉村全面振興。
優化領導體系,把主體責任扛起來。堅持把責任制作為推動鄉村振興政策落實、工作落實的關鍵,成立縣委抓黨建促鄉村振興領導小組,由縣委書記任組長,組織、鄉村振興等14個部門負責同志為成員,建立由組織部門牽頭抓總、縣直部門具體負責的《工作任務清單》《實事硬事清單》,做到責任人、質量標準、時限要求“三個明確”,形成縣委書記主抓、組織部部長協調、縣鎮同頻聯動的落實工作體系。按照“五強促振興”思路,以“強黨建”為統攬,出臺組織振興、人才振興《實施方案》,整合人社、民政等27個部門力量,分別組建組織振興和人才振興工作專班,搭建起組織部門牽頭抓總、相關部門各負其責、全縣上下協同發力的合力推進機制。實行專班推進、專人負責,建立定期報告、協調推進、督導考核、縣級領導聯系“四項機制”,組織部門落實清單管理、全程跟蹤、三色督辦,讓各項任務情況有底、心中有數、工作有序。
配強領導班子,把干事勁頭鼓起來。牢固樹立抓黨建先抓干部、促振興先育隊伍理念,選拔26名35歲以下優秀年輕干部進入鎮領導班子,98名40歲以下優秀青年、創業能人進入村級班子,對履職不力的6名村黨組織書記進行了調整,全面提升鎮村班子戰斗力。全覆蓋選派駐村干部410名,制定管理及考核辦法,建立“兩個任務清單”,出臺“四項制度”,推行每周一清單、每月一匯報“八個一”工作機制,推動幫扶工作提質增效。以深化“三個年”活動為抓手,創新“534”工作法,組織鎮街道開展效能提升“大比武”46場次、工作實績“曬比評”32場次,組織鎮黨委書記和農業等部門負責同志赴廈門大學學習鄉村振興做法,分8期組織鎮村書記赴千陽、新絳等學習壯大村集體經濟經驗,推動縣鎮村干部鄉村振興能力大提升。
突出政治功能,把戰斗堡壘強起來。創新提出“1357”工作思路,累計投入5200萬元推進村級組織活動陣地標準化建設,鐵王鎮、石橋鎮、官莊鎮、潤鎮成功創建市級示范鎮。標準化布置活動陣地,清單化推進“三會一課”“四議兩公開”制度落實,不斷增強村黨組織凝聚力、戰斗力、組織力。探索“鎮街搭臺、多村融合”等一批新路徑新模式,把帶富能人吸引到村集體經濟、把最賺錢的項目放到村集體經濟,設立1億元產業振興發展基金,整合2.9億元資金注入集體經濟組織,村集體經濟發展蘋果6.8萬畝、蕎麥4萬畝,集體經濟年收入10萬元以上村達到77個,2024年力爭實現薄弱村清零。全面推廣秦莊村“1+5+N”議事協商模式,制定紅白事管理、普法宣傳等11項規章制度,探索推行黨員“定崗進網”、鄰里“十戶聯治”網格化管理模式,推動黨組織領導作用有機嵌入鄉村治理。
堅持引育留人,把人才隊伍建起來。堅持把人才振興作為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第一資源,2023年面向基層招錄招聘公務員、事業單位工作人員150名,建立西安交大國家技術轉移中心淳化工作站、秦創原創新促進中心,與西農大共建“兩院兩基地”、與陜西科學院聯建示范基地4個,柔性引進專家教授120名。依托9個專家工作站,培育土專家、職業農民等農村實用人才1355名,舉辦“弘揚愛國奮斗精神、建功立業新時代”主題培訓班,開展“專家人才下基層”服務活動,采取“師帶徒、強帶弱”方式培育青年專技人才213名。建立縣級領導聯系人才機制,發放“興淳人才綠卡”65張,享受免費停車、體檢等6項待遇,全覆蓋落實縣管拔尖人才崗位津貼,為“雙一流”本科生及全日制碩士研究生發放安家費、生活補貼和租房補貼13.7萬元,為副職村干部每人每月增加補貼160元,真正把人才資源轉化為鄉村振興動力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