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舍整潔,映出田園風光;產業融合,照亮致富新門路……鄉村華麗蛻變的背后,是王益區始終把人才建設放在首要位置,用好人才“金鑰匙”,打造人才培養、使用一體“生態鏈”,為鄉村振興不斷“充電蓄能”,譜寫鄉村振興人才工作的新樂章。
譜好人才振興“前奏曲”。近年來,王益區努力構建鄉村人才工作新格局,相繼出臺了《銅川市王益區鄉村振興人才振興工作實施方案》《關于進一步激發人才創新創造創業活力的若干措施》《“王益英才”評選管理辦法》等一系列構建多維度、復合式的鼓勵優秀人才投身鄉村發展的新政策,堅持人才結構調整、資源配置、資本積累、制度創新,讓更多“千里馬”在鄉村發展中競相奔騰。
譜好人才培育“鄉情曲”。王益區以專家工作站為基礎,著力打造一批功能齊全、配套完善、各具特色的產業、人才融合平臺,使人才有“地”可戰。建成清華大學鄉村振興工作站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杜志輝、趙彩平2個市級專家工作站,針對農業技術開展試驗研究,積極組織開展農業技能培訓,有效提升群眾農業專業技術。圍繞轄區產業特色,著力整合各方資源,依托鄉村振興人才培訓學校,搭建各類人才交流學習平臺,常態化開展教育教學活動。已累計培育區級以上示范型農業新型主體帶頭人225人、高素質農民735人。
譜好人才效益“奮進曲”。王益區堅持培育“集群式”鄉土產業,讓人才的效益“香”起來。有效整合多方力量,搭建人才作用發揮新平臺,發揮鄉土人才帶動效應,釋放鄉土人才勢能,出臺《村集體經濟收入與村干部報酬掛鉤暫行辦法》,激發村干部干事創業活力。根據地理、氣候等生產條件,聚合多種要素資源,在做實“一村一品”上下足繡花功夫。加快規模化、專業化、市場化發展,引導培育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種養大戶、新型職業農民等新型經營主體帶動群眾發展特色產業,在生產、加工、銷售等環節上與時俱進、創新模式,讓“小產品”有“大市場”,帶動群眾增收致富。
隨著越來越多的“土專家”“田秀才”在鄉村振興的舞臺上大顯身手,鄉村的“蝶變”也讓越來越多的人看到,在這張徐徐鋪展的鄉村振興壯美曲譜上,王益區正在不懈努力譜寫鄉村人才振興工作的新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