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川縣:構建“柔性引才”機制 激發產才融合新動能

時間:2024-10-31 17:03:53 來源:延安黨建微信公眾號 閱讀數:

近年來,洛川縣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做好新時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堅持黨對人才工作的全面領導,依托“產業鏈”布局“人才鏈”,打造“才聚洛川·智匯果鄉”人才工作品牌,努力構建“柔性引才”機制,建立資源共享、銜接有序、梯次推進、覆蓋全面的產業人才體系,助力蘋果產業轉型升級,為果鄉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匯聚起強大的智力引擎。

加快高層次人才集聚 打造產才融合智慧高地

為加快洛川蘋果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步伐,洛川縣堅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柔性引才思路,立足產業優勢,緊盯發展需求,大力集聚高層次人才,促進產業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實現“以產聚才、以才興產”。

引進院士創新團隊。瞄準中國蘋果產業發展制高點,堅持“人才共享”理念,先后引進康振生、束懷瑞、李德發、安芷生4個院士工作站落地建成,完善高層次“人才+項目”發展模式,重點圍繞蘋果及其關聯產業發展難題和技術短板,深入開展專題攻關和科研活動,為洛川蘋果產業發展提供最前端的科研指導和技術支撐。

發揮專家智庫效應。依托科技賦能產業,聘請全國蘋果產業體系56名科學家為洛川蘋果產業科技顧問,建成洛川蘋果研究院,圍繞蘋果生產、銷售、深加工等全鏈條開展創新研究,為蘋果產業發展“把脈開方”。同時,洛川蘋果生產科研機構與山東果樹研究所、鄭州果樹研究所、山西果樹研究所、北京林研所等機構開展科研合作和技術推廣,實現人才資源同頻共振、合作共贏。

持續深化校地合作。高位“嫁接”高校優勢科教人才資源,謀求合作路徑和合作成果實現新突破,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山東農業大學等涉農高校重點在果樹品種選優、土壤重茬處理、果園綠色防控、省力化栽培技術等方面開展攻關,有效破解蘋果產業發展中遇到的技術難題和高層次人才短缺問題;拓展與清華大學附屬北京清華長庚醫院、中國農業大學國家鄉村振興研究院、西安財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建筑學院等高校的合作。截至目前,同13所高等院校建立了以蘋果產業為主,輻射基層黨建、鄉村振興、教育、醫療等多領域的合作關系,產才融合“1+N”帶動效應充分凸顯。

通過集聚高層次人才,洛川縣先后攻破產業瓶頸技術6項,制定洛川蘋果綜合體11部分,獲得專利8項,指導建設科技創新示范基地3000余畝。聯合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建成西農延安洛川蘋果試驗站,組建年繁育能力達10萬株的苗木組培中心,建成500畝蘋果苗木繁育基地,年生產優質蘋果苗木200萬株;建成品種資源圃100畝,儲存品種600余個,選育出秦脆、秦蜜、秦帥、秦霞、秦露、秦玉、秦秀等多個優系品種。投資1000萬元建成以洛川縣蘋果產業研發中心為基礎、集洛川蘋果研究院、束懷瑞院士工作站“三位一體”的蘋果科技示范基地和果業人才培育陣地。

帶動骨干人才成長 建強產才融合中堅力量

洛川縣依托院士工作站、科研機構、高等院校等單位的人才資源和科技成果富集優勢,帶動縣域骨干人才成長,提高科研成果轉化率,全面推動蘋果產業轉型升級。

強化骨干人才培育。在全縣蘋果產業發展戰略布局中,始終把骨干人才培育作為重點,借助科研機構和校地合作平臺,廣泛吸納縣域產業人才加入科研團隊,全程參與課題研究、技術攻關、新品種培育等科研項目,不斷提高產業人才的知識儲備和實踐能力,累計培養出安金海、李前進、杜君梅等縣級骨干人才84名。這支力量已經成為洛川主導產業技術創新和推進蘋果產業強縣建設的“排頭兵”。

發揮骨干幫帶作用。堅持“縣管村用”制度,實行結對幫帶“雙向選擇”機制,即骨干人才與基層一線村組結成對子,采取“線上+線下”的方式,圍繞蘋果生產、市場營銷、品牌培樹與技術成果轉化等開展專題培訓,骨干人才輻射帶動鄉土人才的作用發揮顯著。近年來,累計組織開展各類培訓200余場次,培訓果農30萬人次,開辦“農民田間課堂”260余次,攻克產業發展難題10多個。

擴大骨干示范效應。及時組織縣域產業人才參加專業技術職稱晉升評定和高層次人才選拔,杜君梅榮獲“全國農作物重大病蟲害數字化監測預警建設先進工作者”,縣蘋果研發中心主任李前進入選“西部之光學者計劃”,果農付長寶被省農業培訓中心和省農廣校聘為陜西省高素質農民培育省級名師。果農付長寶、電商企業人才趙恒亮等入選延安市“圣地英才”人才項目工程,骨干人才示范效應不斷擴大。

近年來,在院士專家等高層次人才的引領帶動下,骨干人才已成為洛川縣產才融合的中堅力量,科研成果轉化與應用步伐不斷加快。芽變培優取得新進展,搜集芽變單體270個,高接換種3267株,篩選出“洛川1號”“洛川2號”兩個富士芽變優系,建成面積50畝的芽變中試小區7個;自主研發的“一種果園防凍簡易彌霧裝置”,于2022年獲得陜西省企業“三新三小”創新二等獎并登記為省級科技成果獎;制定頒布了《洛川蘋果免套袋技術規程》《重茬土壤處理技術規程》2個技術標準;開展試驗研究課題27個,形成科研試驗、調查研究報告39篇。

壯大鄉土人才隊伍 筑牢產才融合人才根基

近年來,洛川縣大力開展鄉土人才提質行動,通過實施“頭雁工程”“致富帶頭人培育工程”“返鄉人才培育工程”,開展高素質農民培訓、電商技能培訓等多種形式,打造出一支愛農業、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能適應產業發展需求的鄉土人才隊伍,實現人才數量和人才質量雙提升。

拓展“人才+培訓”方式。實施村干部學歷提升工程,45名村干部取得大專學歷,培養果鄉致富先鋒314名,儲備村級后備力量392名;培育高素質農民1705人;吸納果業、畜牧等專業技術人才組建鄉村振興服務團,深入田間地頭傳經送寶,培育出300多名“土專家”“田秀才”;成立科技支農隊,聘任科技特派員26名,加強培訓指導,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拓寬產品營銷市場;每年開展蘋果技術“大培訓大觀摩大比武”活動,參訓果農4000余人次;組織果業技術骨干、優秀果農赴甘肅、河南、山西等地,學習觀摩先進蘋果生產技術和管理經驗。

搭建“人才+企業”平臺。堅持以產引才,吸引優秀人才和大學生來洛干事創業,外地優秀企業王掌柜、水渭公司等落戶洛川,建立大學生創業示范基地2個,鄉村振興人才示范點5個。積極鼓勵引導鄉土人才創辦企業,實施返鄉人才培育工程,先后培養出企業高層管理人才98人,持續開展“萬企幫萬村”活動,涌現出趙恒亮、郝延剛、周芳民等一批優秀的本土民營企業家。發揮企業反哺作用,積極吸納社會青年就業,為他們提供學習成長平臺,使社會青年在干事創業中鍛煉才干、增強本領,實現企業和人才共同發展、共同成長。

實施“人才+電商”模式。成立電子商務服務中心,組織創業大學生、待業青年、駐村干部等年輕力量,圍繞電商直播帶貨、網絡銷售技巧、農產品上行等開展多層次、全方位、廣覆蓋的電商技能知識培訓。累計開展電子商務培訓120余場次,參訓人員13000多人;培育出年銷售額500萬元以上的優秀電商人才10人、超億元企業4家、超5000萬元企業5家,在推動農產品營銷模式轉變和提升農產品附加值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2023年電商銷售總額18.2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