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黃龍縣認真落實全市黨的建設行動方案,充分學習借鑒“千萬工程”經驗,聚焦建設生態經濟強縣,緊扣“組織起來、服務群眾、富裕群眾”主題,創新實施“三亮四帶”服務,推動黨員服務群眾常態化、長效化,為助推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保障。
一、對標“三亮”作表率,為民服務促發展。緊盯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發揮,切實增強黨員的身份意識、責任意識,用心用情服務群眾。一是亮出黨員身份。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時刻牢記黨員身份,在服務群眾、重大活動、重要會議等公共場合,佩戴黨徽,在各單位設置黨員責任區219個、黨員先鋒崗426個、黨員示范臺318個,實行亮牌上崗,自覺接受群眾監督。二是亮出服務事項。廣大黨員立足崗位,結合服務群眾周“解憂”,通過主動認領、量體設崗、公示明崗等方式制定履責清單,在鄉村振興、基層治理、便民服務、項目建設等急難險重一線亮崗明責、砥礪作風。在當前防汛的關鍵時期,成立“黨員突擊隊”14支269人,下沉一線,沖鋒在前,積極踐行“我是黨員我先上”的號召,真心為民排憂解難。三是亮出工作標準。在職黨員對照崗位職責,量化服務標準355條、優化工作流程405項、明確辦結時限390條,通過公開欄、黨員承諾墻等形式公示,結合黨員特長,圍繞職能職責,開展志愿服務517場,聚力推動發展。
二、堅持“四帶”提新質,強基固本筑堡壘。統籌各級黨組織資源,聯動發力、協同共建,最大限度凝聚黨建引領鄉村振興合力。一是支部書記帶頭承諾履諾。探索建立村支部書記“興村富民”和機關支部書記“業務惠民”公開承諾履諾制度,引導163名“領頭雁”圍繞“切口小、能落實、可量化”標準,承諾服務事項418條,解決群眾生產、生活難題357件,推動“領頭雁”帶領廣大黨員干部亮出承諾、擔起責任、干出實效。二是第一書記帶頭講黨課。組織全縣47名第一書記開展“黃龍山上講黨課”活動,帶動20名鄉村振興指導員、48名鄉村振興專干、155名鄉村致富帶頭人、1671名高素質農民線上、線下互動,傳播新理念新思想、教授新技術新方法,營造“黨員講黨課、群眾得實惠、干群連心促振興”的濃厚氛圍,啟迪全縣2萬余名群眾,立足山鄉實際,探索致富新路。三是鄉鎮黨委帶頭組織保障。各鄉鎮全面實施“分類指導、爭先進位”三年行動,研判確定一類黨組織12個、二類31個、三類4個,落實“兩包一曬”機制,精準施策,推動村級組織建設升級進檔。采取“2+5”模式,為每個村儲備“一肩挑”后備力量2名、村“兩委”后備人選5名,共儲備村干部后備力量334名,發展黨員42名,培育“田秀才、農博士、土專家”121名,強化鄉村發展人才支撐。關愛指導第一書記完成“任期承諾”事項139件,厚植鄉村發展基礎。跨區域組建聯村黨組織7個、特色黨小組29個,實踐培育垂釣大賽、研學旅游、中藥材補鏈、直播帶貨等新質產業項目52個,持續壯大村集體經濟。四是縣直部門帶頭技術服務。縣直部門組建27支349人黨員服務工作隊,常態化奔走在田間地頭,推廣“5335”玉米噸糧田種植技術、農業社會化托管服務、南魚北養等先進技術和工作經驗。實施“黨建+助農為民”行動,策劃“黃龍有我一顆核桃樹、黃龍有我一箱蜂、黃龍有我一方玉米田”宣傳推介,助力農產品供需銜接,引領群眾增收致富。
三、擂臺評比“過真招”,比學爭先奮楫行。以“亮實績、找差距、促振興”為目的,調動各鄉鎮、各部門追趕超越,為建設生態經濟強縣“蓄電賦能”。一是優化量化服務細則。錨定解決基層黨建“七不”問題,出臺《黃龍縣貫徹落實<延安市2024年黨的建設行動方案>20條措施》,明確各領域黨建具體抓手,下發《黃龍縣開展服務群眾周“解憂”擂臺賽活動的通知》,通過“公開晾曬、跟蹤管理、民主評議”推動民生服務落地落實。二是廣泛收集社情民意。充分發揚“四下基層”優良作風,依托民生實事“小賬本”“站所合一”“民生議事廳”“板凳會”等基層治理服務載體,訪民情、知民意,廣泛收集群眾在生產生活等方面的訴求建議86條,常態化解決群眾“急難愁盼”229件。三是嚴督實考晾曬實績。將服務群眾周“解憂”納入各鄉鎮、各部門日常督查考核,在黃龍黨建開辦“為民解憂周周見”專欄12期,解決民生問題66個,公開接受群眾監督。突出黨建引領,充分發揮各部門職能優勢和黨員干部專業特長,奮勇爭先服務群眾,實干振興推動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