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陰市:“五項舉措”解決社區治理難題
華陰市以全省基層黨組織“分類指導、爭先進位”三年行動為抓手,聚焦基層治理“力量不強、作用不優、服務不細”等問題,靶向施策,統籌推進“一網三聯五服務”工作法,扎實開展“社區一年十件實事”活動,促進社區治理更優、發展成色更足。
打通網格末梢,激活治理效能。以“千名網格員 連心千萬家”敲門“暖心”行動為契機,集中開展網格運行排查問診,對網格員履職情況進行“體檢”,共調整專職網格員168人,充實物業管理、五老人員、志愿者1051名兼職網格員。針對空巢老人、老黨員、傷殘人員、家庭特困人員等建立信息臺賬,定期上門入戶、代辦跑腿、收集問題建議,面對面“零距離”溝通,集中組織開展6次敲門行動,共走訪居民3800余人,推動居民急難愁盼在網格內解決。
推動減負賦能,釋放資源活力。堅持“輕車、壯馬、暢路、聚力”常抓不懈,專項開展基層治理“小馬拉大車”突出問題“六必查”活動,落實社區事務準入制度清單化、目錄化,嚴肅整治清理機制牌匾亂設亂掛現象,縮減檢查考核評比20余項,清退違規借調社區工作者30余人。開展經驗分享、政務服務“崗位大練兵 業務大比武”,推動“專人專崗”向“全科全能”轉變,采取集中培訓、多崗歷練、“老帶新”“一幫一”等方式,打造社區“百事通”。
創新“六微服務”,豐富志愿活動。盤活“雙報到”優勢資源,創新開展“微團隊、微承諾、微課堂、微建議、微項目、微公益”“六微服務”,黨員結合實際認領服務崗位,開展法律援助、健康義診、家庭護理、幫教助學等活動。推動“群眾點單、組織建單、黨員接單”發揮實效,社區愛心食堂、“養老互助服務”“時間銀行”“公益學堂”等一系列治理錦囊應運而生,“華陰市黨員志愿服務走進社區開展歡度中秋·樂享團圓”傳統手工月餅制作活動,在新華社微信客戶端宣傳報道。
優化基層治理,提升服務水平。實踐形成“一個中心三方共治”社區物業黨建聯建“華陰模板”,積極發揮社區黨組織核心作用,形成小區黨支部,業主委員會、物業服務企業“三方共治”的基層治理模式,最大程度聚合各方力量,打通治理“神經末梢”。完善物業服務質量評價機制,延伸便民服務內容,建立物業服務“紅黑榜”機制,開通服務投訴熱線。開展“紅色物業”品牌創建,組建“紅色物業服務隊”12支,覆蓋48個小區。
聚力民聲民意,推動實事落地。開展社區“一年十件實事”承諾踐諾活動。廣開言路廣泛征集群眾意見建議,重點聚焦人居環境改善、小區物業管理、學區學位增容等。集中對37個老舊小區、城北蔬菜市場進行了提升改造。太華中學、太華小學、蓮岳小學正式投入使用,新增學位1800個和 1620個。建成開放5個口袋公園,新增公共停車位649個、充電樁68個。接辦處理“12345”服務熱線反映問題2200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