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強縣聚焦煙葉、茶葉、天麻等優勢產業鏈,深入實施“紅色領鏈”工程,以組織建鏈、人才強鏈、服務暖鏈,做到組織覆蓋有形、工作覆蓋有力、服務覆蓋有效,為農業產業聚勢賦能。
“紅鏈筑基”,畫好產業鏈黨建發展“最大同心圓”。健全鏈上組織架構。構建一業一黨委、一鏈一支部黨建工作矩陣,建立煙葉、茶葉、天麻3個產業鏈黨建聯盟黨委,15個鏈上企業黨支部,32家產業相關屬地、園區、部門和機構黨組織,6個突破組織隸屬關系產業鏈攻堅黨支部組織體系,串聯產業鏈上中下游企業24家,形成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工作網絡。共促鏈上合作提升。各產業鏈黨委牽頭構建企業黨組織“朋友圈”,通過主題黨日、黨建聯盟聯系會議、行業共商會、發展沙龍等活動,組織70余名企業家、行業領軍人物交流分享行業黨建、生產經營、安全環保等方面信息,抱團取暖增強產業發展競爭力。培育鏈上紅色力量。推行黨員和人才“雙向培養”機制,把黨員培養成生產經營管理骨干,把黨員骨干培養為助推產業鏈發展的“頂梁柱”,實現鏈上企業黨組織書記由中層及以上管理層人員擔任比例達90%以上,黨員主要負責人兼任比例達70%以上。
“紅鏈聚力”,厚培產業鏈黨建人才“最強動力源”。靶向發力“引”才。統籌企業人才需求,制定產業緊缺人才目錄,通過“天漢英才”計劃,引進產業人才120人,聯系有想法、有能力的寧強籍人才,邀請其擔任“產業顧問”,為產業發展建言獻策、牽線搭橋,為寧強農業產業現代化注入活力。素質提能“育”才。充分利用蘇陜協作平臺,通過對接交流、拉練觀摩等多種形式,交任務、壓擔子、看成果,培育高素質農民150人。支持鏈上企業與漢中職業技術學院開展短期“訂單班”“學徒班”合作,在重點領域培養儲備青年“優徒”,輸送季節性采摘工350余人,技工200余人。示范引領“用”才。注重技術小能手、致富“土專家”在產業一線發揮作用,輻射周邊農戶種植,不斷提高農產品附加值,為群眾增收5000余萬元,帶動一批上下游企業發展規模壯大,形成“人才+企業+農戶+產業鏈+市場”發展模式。
“紅鏈賦能”,實現產業鏈黨建服務“最美零距離”。優化營商環境。聚焦送政策、促創新、解難題等重點任務,督促審批服務、稅務服務、農業服務等資源下沉,開展鏈上企業項目建設需求和合作意向調研,從組織層面推動鏈上資源、供需、項目對接,整合行政審批事項98項,政務服務事項網上可辦率達95.7%。強化扶持保障。開展惠農政策宣講18次,新建烤煙房、儲存房等基礎設施55個,產業道路22公里,落實各項扶持資金1600余萬元,為上下游企業提供“茶企貸”“續捷e貸3.0”等特色金融產品,同時提供貼息貸款52萬元,切實解決企業實際困難。深化服務質效。依托聯盟成員單位“火種小組”93名成員,組建產業鏈攻堅黨支部,組織開展“我為企業辦實事”活動,對農戶和企業在種植、加工、銷售等重難點環節開展技術指導和服務200余次,深入開展領辦代辦、上門服務等活動,形成“企業點單、干部接單、聯盟匯總、部門服務”的閉環服務機制,切實做好服務企業“店小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