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平市:集聚人才動能助力高質量發展

時間:2025-02-18 14:44:46 來源:咸陽日報 閱讀數:

近年來,興平市深入實施人才強市戰略,通過拓寬引才渠道、強化平臺建設、創優服務保障三方面舉措,持續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激發人才創新創造活力,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撐。

多點發力,充盈后備人才“蓄水池”。常態化用好公務員(選調生)招錄、事業單位公開招聘、特崗教師等人才引進方式,全年招錄黨政人才48名,招聘高層次人才、醫學類本科生、事業崗位人員、特崗教師等專業技術人才244名。高規格舉辦“人才興咸”和“智造三航·科創未來”招商推介大會,面向省內外45家高校、科研院所和160余家企業開展三航產業推介,簽訂產業合作、高端人才團隊引進、科技成果轉化等項目55個,累計吸納投資124.5億元。帶隊赴武漢大學參加陜西省“組團式”招才引智(武漢專場)活動,對接招引急需緊缺人才33人,促成簽約項目1個。以行業領軍人才傳習授藝為切入點,在9個領域謀劃布局專家人才工作室11個,打造行業引才聚才新窗口,連續5批開展特色產業專家工作站創建,建立市級工作站9家,吸納專家69人,推動建立“專家教授+專技人才+鄉土人才”的人才梯隊。鼓勵域內重點企業與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省國防企業創新發展促進會等建立戰略合作關系,圍繞項目攻關、人才培育等先后建成24個創新平臺,引進各類高層次人才1513人。

廣搭平臺,激活產業發展“核引擎”。聚焦科技、農業、教育等經濟社會發展9個重點領域,差異化、特色化布局打造11個專家人才工作室,采取“領銜人幫教重點對象、重點培養對象輻射帶動其他后備人才”的“1+2+N”帶徒傳技方式,聚集培養拔尖技術人才200余名,晉升高一級職稱150余人。圍繞打造特色產業和優勢學科,與西安交大等20余所高校共建科研平臺,開展對外交流120余次。建立專家人才工作室服務鄉村振興聯系點61個,累計幫助解決生產難題180余項。圍繞破解制約產業、區域發展的堵點和難題,組織開展項目攻關和課題研究,累計獲得國家級科創獎項4個、省市級獎項300余個,獲得專利授權400項,其中28項科技成果在裝備制造、新材料領域推廣應用。堅持把基層作為人才施展才華的“主陣地”,在人才資源富集的領域精心組織開展專家人才“組團式”幫扶活動,累計選派農業、教育、衛健、科技、文旅等176名專業技術人才組建29個專家組,定點深入園區、企業、學校、衛生院等50個聯系服務基地,對管理人員、青年教師、鄉村醫生等進行幫帶,開展現場講解、示范指導302期次,打造特色醫療服務點15個,幫帶培養基層急缺人才200余名,指導發展阜寨、湯坊等集體經濟30多個,有效提高基層發展水平。

健全政策,涵養干事創業“新生態”。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強化組織部門對人才工作的牽頭抓總職責,制定市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及成員單位職責和工作規則,厘清成員單位權力責任清單,將人才工作納入各鄉鎮、部門單位黨建工作責任書和領導班子年度考核內容,靠實了“一把手”圍繞產業發展和基層治理等重點工作育人才、用人才的“第一責任”。制定《人才開發基金管理辦法》,設立專項資金200萬元,連續三屆評選興平市有突出貢獻優秀人才,上調優秀人才津貼至4800元,獎補優秀企業管理人才150余萬元,高站位策劃拍攝人才助推秦創原科技成果轉化先行區專題片《先行》,榮獲第七屆全省黨員教育電視片觀摩交流三等獎。以咸陽市相關政策為指導,結合興平實際起草制定《興平市高層次人才分級分類確認實施細則》《興平市優化人才服務激發創新活力若干措施》《興平市“人才安居工程”實施辦法》系列政策,致力打造“熱帶雨林式”人才生態。近三年來,聯動發揮人社、教育、衛健等部門作用,幫助協調解決國防工業一線骨干人才子女入學、重點企業人才引育、高層次人才健康服務50余件,充分營造安心、舒心的人才創業環境。